第42章 (2 / 2)

+A -A

        但是牡丹缠着她母亲,又开始哭泣。母亲轻轻的拍她,仿佛她是个小孩子。

        那天,她一天没起床,第二天,极其疲倦,毫无心思,好像行万里路归来之后一样。她偶尔穿着拖鞋,在院子里踏拉踏拉的走,然后又回到床上去,随手把门关上。她希望孤独,只愿自己一个人待着,自己思索,随便翻翻书,东看点儿,西看点儿,什么事也不做。她在床上一躺就几个钟头,一心想自己的事,回忆过去,思索梦境。她全神陷入幻想的深渊,想象中的一切那么逼真,简直顶替了金竹已死的现实情况,有时候儿,她觉得金竹虽然已死,反倒似乎与自己相离更近。在梦境迷离中她会强记了许多情境,现在她极力要再想起来,却苦于无法捉摸,但还能觉得清清楚楚的,只有那梦中的音乐韵调儿。似乎她和金竹是在一片云雾世界飘荡,只有他们俩人,快乐、团聚、自由,在月光之中身轻如叶,俩人说:“现在一切烦恼都过去了。”那朦胧甜蜜,纯然无拘无束彼此相爱的陶醉感觉,还依然存在,在心中像回音的盘旋不去。

        金竹之死,在牡丹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一关。是终极而决定性的,是永生无法补救的。现在她倒觉得解脱了束缚羁绊。她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再重新开始一个新生活。她心灵上的诸多创伤,都等待治疗。对最轻微的声音,对温软的东西的接触,她都有难以忍受的敏感。她要认真调养生息,犹如久病之后一样。

        她在床上一躺就是几个钟头,只是心里想个不停。倘若金竹还活着,一定是时而易怒,时而温柔,既会令人心碎,又会令人快乐,而且他随着年岁渐大,脾气也会改变。但是,金竹这一死,却成了情圣的衣冠容貌的塑像。他现在是以一个青春的情圣为牡丹所景仰膜拜,时间不分寒暑,长久永不改变,长生无有死。牡丹身体稍好之后,她不厌其烦,把金竹的信、小笺和诗歌,连同信封,都是她自己留下来的,现在贴好、裱好,用丝线订成很漂亮的一本,再以黑金色圆样精美的锦缎做封皮。她自己的短笺、诗稿、零乱的散行文句,那些东西,像她的心思那么杂乱,那么无止无尽,那么有头无尾,她也把那些东西装订成为另一册,每逢偶有所思,或奇异形象出现于脑际,便在那本册子上书写数行;所增写的文句,都是夸大其词,或凭感情的渲染——比如“在他怀抱之中那华丽黑甜的睡眠”,“在星光闪耀的夜里,他那手指头发出的甜蜜而雪白的光亮”。这些思想就是她的生活,也是她最亲密熟悉的情感。

        她把这些话自己对自己说,就和她对那锦缎上金竹的信说话一样,并且犹如金竹就在她的屋里。她给金竹写了好多祭文,诵读之后,在蜡烛火上焚烧,这样送交金竹的魂灵。这样做,她得到奇异的满足。她在心中珍藏这些记忆,就成了她的生活,并且她开始喜爱她那屋子里的幽静,觉得金竹在她的周围。她的心灵总算得到了安宁。

        牡丹的父亲十分高兴,因为女儿不再像发春情的母狗在满街跑,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儿,父亲问她:“你以后要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

        就在这时前后,牡丹的父母接到素馨的来信,请求正式过继给苏舅爷,信不是不明白,只是没有叙明理由。孟嘉亲自有一封信写给苏姨丈。更加上长女的回来,事情也就够清楚的了。在牡丹遭遇这次打击之后的数日之内,父母勉强压制着,没肯问她,怕引起她的烦恼。但是,有一天,她已经恢复得不错,似乎可以谈一谈这件事了。素馨是一直和父母通信的。

        她母亲告诉了她,最后说:“现在,素馨若不嫁给你大哥,又怎么办呢?这当然不是要图苏舅爷的财产。你舅爷若想过继你妹妹的话,他应当来信。”

        牡丹一听吓呆了,愣住了。

        “你心里怎么想?你从来没提过你们姐妹和你堂兄的事。”

        牡丹的脸变得绯红,不由脱口而出说:“噢,素馨!……对了,她心里爱他,我知道。一定是我走之后发生的。”

        她不再说什么,回自己屋子去了。这件事之出乎意料,家里感到如此,牡丹也是感到如此。她若和堂兄能想到一个这样的办法,她也许会嫁给他,而且一定会。她一时不知道心里怎么想。她觉得心里一股子怪不舒服的忌妒一涌而起,可是也没有理由责怪素馨,是谁的主意呢?她的呢?还是他的呢?若是素馨想到的,为什么不在牡丹她和孟嘉相爱正热的时候儿提给她?大哥现在成了她的妹丈了;本来是会成为自己的丈夫的。

        后来,她想清楚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儿她觉得想通了——孟嘉还是爱她。她是从自己的经验里推出来的。就像她自己对金竹的爱一直不变,所以孟嘉对她的爱还是一样。爱情永远是自发的泉源,由内流出来的,盼望得到回报——不管有回报或是无回报,那份爱还是存在。金竹拒绝她的爱那种坚定狠毒,就和她拒绝孟嘉时一样。现在她算知道原无不同;她深信孟嘉若是真爱她,一定会原谅她,正像她自己会原谅金竹的拒绝她时那份儿狠毒一样。她记得最后一个夜晚孟嘉说的话:“不论你做什么,你总是我身上最精纯最微妙的一部分。”一点儿也不错,她是深信不疑的。倘若她自己不再嫁,或是孟嘉再得不到她的消息,而能一直在心里保持她那神圣的形象,就犹如她心中保持金竹的形象一般,那岂不富有诗意,那岂不美哉妙哉!

        她心里已经有一个从此消声匿迹的打算,就如在诀别的那封信上所说,要从孟嘉的生活中永远消失了踪影——并不只是为了素馨,也是为了自己。

        那年十一月二十六那天,金家在杭州为金竹开吊。发出了讣闻,用仿宋字体印得很精美,上面叙述这位青年杰出的成就,遗有妻子、一子、二女,最小的才几个月大。承认他为孝顺之子,为人聪明,婚姻幸福。大门的门柱上挂上青柏叶白菊花的彩饰。院子里,广大的客厅摆满了红木的八仙桌。客人由大厅里溢到院子里,喧哗声、哭祭声、吹鼓手吹奏声,时起时落。

        金家为杭州世家。亡故的青年是一名举人,属于朝廷的士大夫阶级,都是经科举考取的,他们这一批人自成团体,互相保持亲密关系。另外还有家中的好友故交,有祖父辈和父母辈的亲友——有钱庄银钱业的,有殷实的商人,有大商号的东家,他们的车辆摆满了门前,一直挤排到大街上。一个小乐队,吹短铜号、击鼓,时奏时歇,恰好与男人的哭声,尤其女人的哭声相间隔。丧家男人,头戴白箍儿,走来走去,与客人闲谈。一边有金玉丁咚之声,那边正是女眷聚集,虽是低声交谈,却是声音甚大。女客尖锐的目光,不断注视到大庭中央灵柩前行礼吊祭的客人,对他议论批评,说出他的亲戚关系,彼此都可以得到多知多闻的益处。似乎在一个像杭州这样城市,只要是上流人,在大厅里闲谈的这群女人,没有一个不认识的。

        牡丹曾经在报上看见金竹的追悼启事,也在一个朋友家看见一张金竹的传略。金家这件丧事在杭州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办的很铺张的。当地报上有两天都把这丧事做特别报道。普通料理一个大丧事,要需数月,但是金家在凤凰山上早有祖墓,吊祭只在十一月二十六和二十七两天举行,以便亲友相识来祭奠,二十八日出殡。

        牡丹在丧礼举行之前,早已注意了十几天。她的情郎最后的典礼她若不参加,那怎么可以?

        她进入金家,见处处挤满了客人。她看见了棺材,前面摆着亡者的相片。她的心猛跳。她走上前去,行了三鞠躬礼,站一分钟,样子若呆若痴,恍恍惚惚。她忽然掏出一块手绢儿,想堵住哭声。但是她越想法子压制,她鼻子的哭泣声音越大。她的两膝摇摆不定,她跌倒在棺材一旁,一个胳膊抱着棺材,跟泪人儿一般瘫倒了。她再不能控制自己,以极大的悲伤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红牡丹 第42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