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 / 3)

+A -A

        说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出色的是一种能够形成芽孢的细菌。当外部环境恶劣比如营养缺乏,特别是碳源、氮源等缺乏时,这类细菌便形成具有很强保护能力的芽孢,进入代谢相对静止的休眠状态,以维持菌体持久生存。而身体最善于变化的莫过于阿米巴原虫了。

        身体的变化同再生能力也有密切的关系。假设人们讨厌海盘车1或蚯蚓,将其一刀两断,很快便会发现它们又能长成两个个体,轻易是无法将其弄死的。阿米巴原虫、海盘车以及蚯蚓在动物分类上,都处在不怎么进化的位置,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然而它们的生命力却出奇的强健。

        最后想补充的是,从以上启示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完全是读者的自由。作为我本人,我对拥有超凡能力的女性是非常尊敬、崇拜和畏惧的。

        小说上传分享

        女权主义口号下的女人(1)

        绪言

        曾经在报章版面上热闹一时的女权运动,最近开始趋于平静。

        这只不过是极少数不辨是非、不知自量的女人们的过激行为——这样定义,事情自然就简单了。但是我以为,对于女权的欲求是任何一个女性都一度有过的,一些女性今后仍将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下去;在社会的进一步文明化、家庭的电器化使女性拥有了更多自由闲暇时间后,这种欲求会越来越强。

        因此,与其说女权运动趋于平静化,倒不如说是一场大喷发之后的火山仍然冒着白烟,在等待着下一次喷发的时机,现在只是在积蓄能量。

        那些热衷于女权运动的女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女人?这类女人能否作为一股社会势力在现代社会中争得立足之地?

        本章将从女性解剖学的角度出发,就这些疑问来作一些探究。

        女权运动的缺陷

        正如本章开头所讲到的,女权运动并没有像新闻媒体所渲染的那样,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反倒是有些夭折的感觉。

        其理由大致有这么几方面:媒体报道过度;运动目的性过于纷杂,难以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夸大到男女平等的高度;运动参加者之间的认识存在巨大的差距等等。

        然而更加主要的原因则是,女权运动的推行者,也就是女性自身产生了分裂,无法做到团结一致。想要进攻敌人,可是自己内部却先出现了分裂,没有不败的道理。

        手举标语牌,高喊“为了我们女性……”在这些努力奋争的女性身旁,却也有一些女性冷眼相向,嗤之为“真傻”。这种来自女性的冷笑比来自男性的冷笑更加冷漠,更令人心寒,而且冷眼相向的女性占了大多数。

        如此一来,女权运动的推行者自然不可能轻易取得胜利。

        根据某报纸的报道,参加或赞同女权运动的女人们(她们极其讨厌“女性”这个词中带有的“性”字,故这里不称呼其为“女性”)的年龄构成如下:二十岁刚出头的女学生、企业职员占压倒性多数,其次是四十岁前后的家庭妇女。

        表面看这似乎很正常,但是,这恰恰反映出女权运动的先天性缺陷,因为出现了年龄断层,所以女权运动的诉求并不能代表所有女性。

        高中生以下以及高龄妇女不在其列是很自然的,然而三十岁上下,也就是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的女人,本来处于一个女人精力最旺盛的年龄段,她们是女人中与男人最接近、从各种意义上讲都与男人关系最密切的群体,缺少了这部分女性的参与,所谓的女权运动岂不是显得很可笑?

        如今说起女权运动,人们很容易理解为是要从根本上改革两性之间的关系,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这个运动的发端却是女性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的不满。

        这种不满可以分为两大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女人这东西 第3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