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儿全不知人意,犹把梅花插一枝。
感情戏做得太多,她终要精疲力竭。伤愁强烈,泪水暗流。她的怨有时候看上去是磅礴的,反复的,喋喋不休的。但是确实质朴单纯的。犹如永无止尽的幻觉,犹如颠三倒四的呓语。但是这名女子始终都是心意单纯还不做作的。她并没有夸大自己的内心感受。
所有人都没有资格去评断别人。因为纵然你反复研究考证,你依旧不是她。所以朱淑真的情绪零碎无碍、怨怒无碍、反反复复亦无碍。后人所能做的,只有感受。
梧桐落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朱淑真《菩萨蛮?秋》
夏末之后,她内心的辛苦焦灼会开始变得缓一些。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因此可以得到更多的休憩,精神可以得到放松,身体开始被调养。秋天唯一的好处大约就是气候的温润,她可以在万物凋零时得到一些植物遗剩的养分来支撑自己。她以秋入字,作诗几多。
西风淅淅收残暑,庭竹箫疏报早秋。
砌下黄昏微雨后,幽蛰啾啾使人愁。
在这首《早秋有感》诗里,她的心愁是她自己预料之中的事。她也不必特别去在意。这已比旁的时候要舒坦的多。西风吹散暑热,庭中修竹变萧疏,开始有枯萎休眠的模样。这就是她看到的早秋了。有一点冷悒,有一点萧条,但是看过去却很清静很幽寂。黄昏时莫名降下一阵细雨,她听到台阶下隐藏于草皮里的蟋蟀窸窸窣窣的声响,这声音混乱也尖锐。惹人不安。
一夜秋风动扇愁,别时容易入新秋。
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一痕雨过湿秋光,纨扇初抛自有凉。
雾影乍随山影薄,蛰声偏接漏声长。
第一首叫做《新秋》,第二首题为《早秋》。这两首小诗都是些初入秋时她内心因节气变更所产生的忧伤周旋。同心同意。她说,一夜冷风,天气转凉,由夏入秋,纨扇初抛。清秋不愁亦是有忧伤的,这是古代文人的惯性思维。于是,此一刻,她依然内心有慨叹。傍晚,夜雾迷朦,山野隐约,蟋蟀窸窣,滴漏声声。入耳即化,她恍惚之间因那闲置的扇忆起那深宫里的班婕妤。扇愁幽幽,桃花脸上泪盈盈,待到更深枕上流。
虽然不比春愁汹涌,但这秋意里的忧伤依然持久。犹如缓缓溪水,不紧不慢的从她的情绪当中流过,假意温柔,从不断流。时令如草木,一花一悠哀愁。剪不断,风过又乱。她自知,亦了无对策。她不是不想离开身边这个男人,但是她知道自己缺了一点李清照式的坚决,执念,义无反顾。所以她注定这一生要在那不决断的感伤当中,“潦倒”过活。
凉吹晚飕飕,芦花两岸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