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潜移默化对子昕的影响极大。当他开始识字以后,电工手册就成了他的启蒙读物。随着儿子令人惊叹的天赋逐渐显露出来,罗辉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便省吃俭用从附近城里的大学里借来电工方面的二手教材,拿回家给小孩看。
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罗辉的那本电工工具书已经被翻烂,被罗子昕搬到了高高的橱柜上,而书里的内容全都深深地刻进了这颗年幼的脑袋里,大学教材的灌输更是让他的理论功底日益深厚,因为那些教材都是向城里的大学生借来的,罗辉去一趟城里非常不方便,又很快就必须还回去,艰苦的学习条件让子昕的阅读速度非常快,每天都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中的知识,那些内容也几乎过目不忘。
随着名声的传播,罗父接到的活计也在增多,子昕从一开始的帮手做起,很快就让自家体力有限的父亲退居二线,自己成为了维修铺的一把手。之后年纪稍大一些,男孩便开始骑着自行车为人上门维修大型家用电器,这样的活计相比较原先的小修小补,难度大了不少,收益也水涨船高,子昕也从一开始因为年纪太小不被看好,到后来渐渐做出了名气。
如今这个大哥大,虽然要送到罗家来修也很是方便,没必要让罗子昕上门,但显而易见,杜家人是想把子昕叫过来聚聚才会这么做。
子昕对此也没有任何抵触,虽然杜家有个爱捏他脸喜欢逗他玩的干姐姐,但他确实是把这家人当成亲人在看待。
身后传来嗒嗒的脚步声,两个男生回头看去,正见到杜飞雪气势汹汹地跟上来:“我要监督你们!”
梁罗二人对视一眼,毕恭毕敬地把门打开,请这位姑奶奶进去。
走进屋里,罗子昕便看到一只黑色的电话形物体,被卡在底座上,安稳地放在桌子中央,上面还被罩了一块薄布,看得出来受到了主人家的精心爱护,第一次见到这个过去只在新闻中看到过的东西,男孩也不由得咽了口口水,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一双手下意识地在衣服上擦了擦,回头向两个青年看去,得到对方肯定的笑容后,这才伸手把大哥大从底座里取了出来。
这部无线通信工具入手颇有几分沉重,就像一块油光水滑乌漆麻黑的大板砖。华国蜂窝制移动网,也就是全入网蜂窝移动系统是在1987年冬正式开通使用的,而大哥大作为民用设施,却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开始批量引入华国,子昕如今手里的这只大哥大,就是当时世界著名电信供应商br旗下生产的br,或许这个公司大家不是很了解,但他后来的名字却是家喻户晓——诺亚!
说起来,他这位干姐夫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属于前卫又有能耐的年轻人,罗子昕手中的这块“大板砖”之所以被称为“大哥大”,就是因为在当时,拥有一只这样的玩意儿就意味着你是一个牛人,就像港台警匪片里,比“大哥”们还大的“大哥大”一样。
这不是夸张,在1991年的这样一个时代,如果你拥有一只大哥大,那么在酒席上或者谈判桌上,掏出来往面前一拄,对方跟你谈起事儿来都会变得客客气气有商有量的。
罗子昕接过梁章递来的说明书,阅读着上面的介绍,随着不断的深入,眼中逐渐浮现出惊叹,同时他的头脑也在飞速运转,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大哥大,但是经过他手的无线电却足足达到三位数,因此他对无线通信也有所涉猎,结合产品说明书上发射功率、频带等等数据的介绍,这些在普通人眼中复杂难懂的参数,却在他的手上成为解开这部大哥大结构电路的钥匙。
手中机器的大致工作原理在罗子昕的脑海中迅速地成形,而杜飞雪在一旁小鸟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也不断传来。
“这么样,这可是高高高高科技喔!呆小昕,你不是没有修不好的电器吗,这下服输了吧,哈哈!”
如果能拆开看的话就好了……子昕正在构想大哥大的电子结构,这会儿听见有人说话,下意识抬头呆呆地向声源望去,本来就不小的眼睛茫然地睁着:“啊?”
这下就连梁章都忍不住笑了,杜飞雪更是伸手狠狠地揉了揉呆昕的脑袋,直把他的头毛弄得乱七八糟。
头上的触感让子昕清醒过来,他把大哥大举到两人面前:“是不是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就是没法收听和拨打电话?”
“我就说……咦?”飞雪一愣,长大了小嘴:“呆昕,你怎么知道?”
罗子昕把大哥大的屏幕对着两人,用手指了指“”的字样:“这是‘r’的缩写,表示现在是不能通信的状态。”
梁章点点头,直接问到关键点上:“那怎么才能让它可以通信?”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