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 2)

+A -A

        第六章吸让我的气息通过你的身体

        第七章呛生活的焦油含量超标

        第八章飘飞起来的生活

        第九章戒向欲望说不,虽然声音很脆弱

        第十章瘾人性的黑洞、纠缠的网,是挣扎、还是投降

        第十一章醒知道什么是醉,并且渴望醉

        第十二章醉认为自己清醒,并不断强调

        引子

        生活究竟是越复杂越好,或者越简单越好?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个男人展开讨论。

        双方假设一个前提:如果海啸突然来到身边,你将带什么逃跑?

        姜灿说:“我带绳子、小刀和打火机!”

        阿弥说:“我带一包烟!”

        也许回到生存的绝境讨论生活,更符合科学精神;那样就可以看到,赤裸裸的人究竟需要什么?绳子、小刀和火,据说是人面对自然最必要的生存工具;而一包烟也许是人在绝境中最好的精神食粮。

        姜灿说:“有了绳子、小刀和打火机,不管世界怎样变化,我总可以应付自如,而且,生活原本可以简单到那些最本质、最必要的东西!”

        阿弥说:“也许生活是一个完全高于生存的概念,有了烟,代表我保持了一份高于生存的生活!对于灵魂我足够尊重。”

        姜灿问:“你有烟没火,怎么办?”

        阿弥说:“烟可以用来闻、用来嚼、用来对话的,不只是用来燃烧!你活下来,但是寂寞,你怎么办?”

        ……

        第一章烟(1)

        向前翻滚、向外膨胀、向内旋转、向上升腾,俨然一个圆形的生命!扭曲、飘忽、游弋、弥散,消逝在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远远地、轻轻地观望后来者的叹息。——这就是一个烟圈的历史;在最辉煌的时刻曾力图保持为圆形的句号,实际上总会消失于无尽的省略号……

        没有人在为一个烟圈的消逝稍加留意,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沉思,似乎面临哲学上的“天问”或是数学上的某个“猜想”;人类的静默常常伴随着巨大的震慑力量。在这种静默当中,空气凝固了,电脑休眠了,只有四周弥散的青烟代表人并没有睡着。在20世纪末市场经济的中国,有太多这样进退维谷的决策需要人们去面对;一股股青烟见证了这样的僵局,它理应最知道人们的内心。就凭这一点,你可以恰如其分地认为一个飘忽的烟圈,就是一个混沌的黑洞,一切的成功与失意都混沌其中。

        对于烟圈黑洞的混沌,会议室里有人不在其中,姜灿就是这样一个。姜灿没有吐过烟圈,还经常用手像蒲扇一样地扫开面前的游烟残丝—他从不抽烟,也拒绝二手烟。姜灿是这个会场惟一的局外人,作为管理班子的一员,面对“香烟品牌整合行销传播”的议题,他更多地站在对面广告公司的立场上。香烟产品理应迈入品牌营销运作,而整合行销传播绝对是撕开缺口、冲出重围的一剂良药。在所拥有的资源当中:产供销、人财物都是行政管制下固步自封的死资源,而借由广告为先导的品牌传播将有力地拉动现有的死资源,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虽然《广告法》对烟草广告的限制是直接的。

        另一个烟圈之外的是广告公司团队中的阿弥。阿弥并非不抽烟,相反,他将香烟的形神玩弄于股掌之中。烟云常被他吐纳呼吸多次还不得抽身,颠沛流离中被搞得晕头转向,只求脱身逃走!作为一个资深广告人,阿弥深信解决烟草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只要借由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运用其他行业早已成功的品牌规划和传播理论,以品牌的拉力带来营销上的动力,地方保护便不攻自破,投资上的行政审批也顺理成章。阿弥是个急性子,最怕的就是这种提案过后的沉默。他自信是个天才的演说家,演说家的天职在于当场说服,不留给听众以思考的余地。他知道企业的决策,大多不是在会议桌上做出的,会开完了常常不了了之,所以书记官或秘书的司职至关重要!说白了,议题要不要决策,关键在于秘书要不要跟进。姜灿就是这个关键的秘书。

        阿弥与姜灿对视着。在阿弥看来,带着无边眼镜、一脸斯文的姜灿却有着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那眼睛比脸庞更没有表情,像被海水冲刷光滑的绝壁,找不到任何入手下脚的地方。在姜灿的眼中,阿弥这个长头发、大胡子的家伙有见地却多少有种东部发达地区相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盛气凌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烟醉 第2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