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A -A

        请注意了,烟斗这样的工具也很重要,这个方向上要参照服装行业,服装中的奢侈品做法是有一条通天大道的,就是品牌附加值、品牌附属物的问题……”

        高原从建筑的理性思路出发,提出行业结构性的问题。他认为地方保护主义必须打破。就像一座大厦,虽然每个单位可以有自己的功能,但不能让每个单位在建筑上有独立的结构,大厦在整体框架下才能稳定!商业和工业环节能够以市场和资源为纽带结成地方同盟,即一定程度上的托拉斯!或者工业环节来个“大一统”,商业环节的“大一统”应该不是问题的。将名优品牌以贴牌生产的方式把生产放开出去,该交品牌使用费的就交钱,以市场相交换也可以。这在行政力量很强大的中国,在最后一个未开放的烟草行业一定可以实施。高原认为,难题无非来自于地方利益,谁叫国税和地税要分开呢?而且每个地方的支柱产业也不一样。

        宏观的问题,正好有陈默的宏观考虑。他认为各地方烟草利益集团,可以综合评估本地的重要资源,在产、供、销或者说原材料资源、生产品牌资源、市场资源中进行评估;哪个资源占优,本地就着重做大这个资源。比如说,烟叶生产大省可以主要做原材料这个环节,人口基数大、流通环节搞得好的省可以主要发力在销售上,而品牌和生产设备资源占优的,也可以相对集中搞生产。这样,有重点的地方先守住自己的优势资源,开放或交换本地的弱势资源。大市场的对内开放、犬牙交错的混战局面也就可以突破。高原特别强调指出:搞开放、合作,最怕的是大家都是鸡蛋一样圆溜溜,互不缺少、都很薄弱;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鸡蛋,迟早会成为国外大集团的早餐!

        早餐,当然是一个笑话,但同班的小师妹觉得这个说法很中肯。她从国外留学回来,工作之前还要拿一个国内的学位才放心;她是班上惟一一个由学校再到学校的人。离开祖国多年,她已经不大了解国内的情况了。她没有选择清华、北大光华这样的“国营企业”管理学院,也不喜欢长江学院那种“民营企业”,她选择的复旦管理学院,大体相当于“合资企业”吧!她对国有企业有着严重的担忧,特别是对烟草这种国有企业。她给烟草业的建议是—不如引狼入室,让国外大集团来整合国内的小烟草。

        第八章飘(5)

        对于小师妹的观点,姜灿马上表示了反对。中外合作基本上是以技术和资金为前提的,而烟草行业目前的设备技术多数是世界领先的—因为我们是后起之秀,技术会比较高一些;资金方面也只是长线资金比较缺乏,短线资金还是充足的。国外的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是第一位的,这些软优势却是我们最大的威胁。我们已经在知识产权上吃尽了苦头,怎么能在这个保护得相对好的行业让外资控制呢?大家知道,国外的烟草业已日渐萎缩,这种“引狼入室”,正好给他们一个转移市场的机会!

        小师妹坚持说,汽车行业不正是让外国企业来整合的吗?中国已经成为汽车世界工厂—难道不好吗?

        姜灿说:“那是我们在汽车技术上的强烈需求和不公平谈判造成的!”

        讨论眼看会流于民族工业的存亡争论,外籍教授不得不收尾作结:“作为企业要为利益考虑,作为个人要为健康考虑。好在烟草不会是一个成长型的行业,那些强烈依靠烟草利润的企业或政府,更应该考虑这个行业的未来走向,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为烟草总有消失的一天。”教授不吸烟,对烟草的命运漠不关心。

        烟草果真是会在人类的生活中消失吗?就像古人的服装终会被现代的服饰所取代,古时的建筑终归为现代建筑所淘汰一样吗?或者人们原本没有衣服、也没有房子,这些只是人类自做的窠而已!就像爱情、婚姻,人们创造了它,并在无尽的思维世界中将它们构建成文化,或者只是人们对于欲望的纵容和抗争!戒烟的案例中,不是说“心瘾难戒”吗?姜灿在这样的哲学悖论中思索度日。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偶尔打断他的思考—人们在世纪末的惊慌,虽然并没有引起骚乱,但很有可能是多抽了烟的。世贸双子塔的被撞打破了美国人的安全梦想,人们会不会也转而多抽了烟呢?姜灿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在成都的阿弥,阿弥在电话那边“哈哈”笑着说:“烟草从生活中消失,我的烟酒所可以做博物馆;人们郁闷多抽烟,我的生意可以做得更好;我什么都不担心—哈哈!”阿弥当然不会对于世界的任何改变吃惊,他这种期待灵感乍现的人,恐怕是惟恐天下无事吧!但姜灿不能不为这些问题思量,商务中人的心常常就像股市行情一样起伏;既然事件可以影响股市,它自然也可以影响到在商言商的人们。

        临近毕业,姜灿将自己在上海两年来的所思所想写成材料…给老领导,算作研修成果汇报。而恰逢老领导到上海考察市场,特别安排跟姜灿的见面。

        一见面,老总就高兴地说:“回去吧!现在正是用得着你的时候。”老总说这个话的时候,同来的文静在后面注视着姜灿,眼中有着万千话语。

        从文静那里,姜灿了解到了企业有了全新的变化,虽然来不及了解是哪里的新变化,但今日的中国,但凡变化总能让人充满遐想。姜灿曾经的热情,又熊熊地燃烧了起来,眼睛直勾勾地瞪着前方发愣——而前方正好是坐在咖啡桌对面的文静,搞得文静怪不好意思地红起了脸。

        “企业变化很大,从销量、市场范围,或者产品结构来看都是如此。”文静赶忙说工作,以便镇定下来。“老总对你的希望很大,我们原来跟公司的合作也被证明是有远见的。大家都说,只有我们公司是方案有储备、人才有储备—人才包括你呀!”文静说完工作,似乎意犹未尽的样子,手指玩弄着咖啡勺,只是不开口。

        姜灿为这些变化而激动,他看到了大干一番的前景。男人在为工作激动时常常忘记了女人,但女人多半觉得此时的男人最可爱。文静依然爱着姜灿,这一点在西昌明确以后就没有改变过。她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女人那样用甜言蜜语,用死缠乱打,用性关系挽留姜灿,源于她明白的一个道理—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只老虎,你不让这只老虎跑累了,他是不能服服帖帖地倒在你怀里的;或者,男人好比风筝,有了一丝情线,让他飞高会更灿烂、更稳妥些!如今这只老虎到了归山的时候,风筝也该收一收了。她鼓起勇气说—

        “你有什么打算?你不会不回去,让我们失望吧?”

        姜灿从憧憬中醒过来,他注意到文静把“我们”说得特别重。情人之间的距离真的是可以产生美的;他和文静的持重,恰好维持了这样一种距离和这样一种美。萱儿曾经盛赞过成都女孩会持家,小师妹也说过成都男人的福气。姜灿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辞,多少都会想到文静!这至少说明他心里一直有她。如果跟一个女人分开很久,你并没有刻意给她留一个位置,但她却一直在你心里,说明这个女人已经够资格当你的老婆了。况且“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也提醒着追求成功的姜灿:一个成功的男人,成家是要考虑的。

        第八章飘(6)

        姜灿和文静同时想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免沉默了;但他们想到的问题又不尽相同,姜灿直接把关系上升到婚姻的考量,文静也许只想到了将要相处的甜蜜。

        不管双方怎么想,毕竟都嗅到了爱情到来的香甜。姜灿安排文静在上海购物的路线图,文静也乐得跟姜灿“招摇过市”。他们趁领导们开会的空当,在莲卡佛、在伊势丹、在东方商厦疯狂购物!当然他们也会在外滩的情人墙边、在新天地的酒吧里谈情说爱。

        一切似乎都好了起来。姜灿开始怀疑,人的命运到底是如铁链一样一环一环地连接,还是麻绳一般一股一股地纠缠?如果是链条那样的话,意味着你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新的循环、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文静之于自己的关系,新的开始完全是一种新的感觉。如果就像麻绳,似乎更耐人寻味!你并不能在一个局部看到每一股是连贯的,但每一股都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你的命运,比如说烟草和文静,其实一直就是他心里的两股绳!

        文静一行即将离开上海的前夜,姜灿和她在一座叫做“玲珑花园”的温馨小旅馆中,度过了早该属于他们的浪漫之夜。文静极尽温存、姜灿尽情徜徉在爱河的暖流中……

        学院的毕业晚会如期举行了,b俱乐部也破天荒地热闹起来。院长发表了简短的祝词,表达了对于第一届中外合作b毕业生的殷切希望和真诚祝福。像任何团体的告别仪式一样,学生的“散伙会”常常带着真情告白的诚挚、憧憬未来的激动和分别的伤感。酒于是成了最好的沟通语言,烟也成了祝福的礼物!在酒神的癫狂舞蹈和尼古丁女郎的妖媚蛊惑中,这些来自不同背景和怀抱着不同期待的学子有了共同的抱负和话题。仿佛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团体,认排行和称兄道弟的风气,显得异常亲切;特别是在分别的瞬间,更怀着些唏嘘的成分。早在自然形成的兄弟排行中,姜灿不大不小,排行老三;大家都知道“拐老三”的说法,给了姜灿在聚会场合上下挑逗的暗示,俨然成了聚会的司仪。导师当然是老板,位居众兄弟之首。在这样的聚会上,姜灿请他首先发言。与即将离去的众兄弟不同,老板有激动而没有凄然的心情。老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个弟子去了,还有一个个弟子再来。

        所以老板的发言,略带官腔:“经济发展的粗放阶段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一轮竞争将集中在管理上。没有永远出色的老板,只有永远出色的企业。大家走上工作岗位后,希望能够运用所学所思,科学决策、规范执行;为各自服务的企业奉献才华!对于自由创业的同学,更要以国际观应对本土问题。祝大家的事业蒸蒸日上!”

        外教是b项目的核心力量,他们无一例外地在讲话中摒弃了平日课堂上的国际化主张,在最后的授意中要大家继续发扬本土化的优势;因为据说所有的国际集团,面对中国市场,都在研究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姜灿与兄弟们心知肚明—人既然是本土的,当然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市场不会陌生;文凭既然是国际的,当然对国际的思维、国际的眼光不会不熟稔!与海归派相比,他们没有脱离语境而放眼国际;与开放市场学习管理的国家战略相比,他们不失去利益而得到经验;所以,他们认为b是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的最佳途径。

        也不知是酒壮人胆还是烟迷心窍,反正大家觉得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于是姜灿跟他的兄弟们由此及彼地谈开了,历数了关于管理学习的简史—

        20世纪80年代的“三来一补”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造就了制造业的繁荣和创业精神的兴起;代价是所谓的打工仔、打工妹们牺牲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造就了全世界最低廉的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廉价消费市场。这种劳动力市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烟醉 第2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