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2 / 2)

+A -A

        眼见古宁头滩头阵地要不保,台军司令李沙中将把预备队都投入到了古宁头,八千六百人对一万八千人,台军重炮不顾一切的朝古宁头打炮,解放军攻势受阻。台军从三个方向朝第7师先头部队猛烈的攻击。在船上干着急的黄海彬使劲的抽着烟。脚下已经有了不下十个烟头。

        随后第7师的后续部队4个团碌碌絮絮的到达,解放军人数达到了二万人。人数上占优的“东北爷们”露出东北虎的凶像。部队越打越来劲。台军有些吃不消了。天空中弹尽的解放军空军开始返航。不过战斗机部队仍然在上空盘旋防止台湾飞机偷袭在滩头的解放军部队。

        战斗越打越激烈,台军在陆续的投入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后勉强维持住了防线,解放军陆续的增兵,第7师的数万部队全部登岛。一个小小的古宁头让双方在这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和人力。

        对台湾而言古宁头是他们所谓的三大战役之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也是金门守军的精神支柱。而对于解放军而言古宁头是他们一雪前耻的地方,曾经在这里倒下的九千多烈士不能白白的牺牲。

        战至天明,除古宁头滩头外的其他滩头阵地全部搞定。天一亮人们吃惊的发现曾经漂亮的沙滩上横七竖八的躺着解放军和国民党士兵的尸体,各种武器火炮的残骸到处都是。解放军的大炮打了一个整夜。空军先后在古宁头关照了4次。台军一个晚上就阵亡了二千人,伤了八百多。第7师也损失了近一千部队。

        10日下午,各个要点上的台军发动了猛烈的反扑,几处好不容易占领的阵地相继失陷。解放军受到了重创。损兵一千余和大量的重装备。

        这个李沙真他妈的难对付!林项东在司令部里咒骂道。

        怎么说也是台军第一悍将啊,没有点真本事能到金门上来!旁边的第7师师长孙得寿说道。一般来说师领导是不用去前线的,可是黄海彬喜欢自己到前沿所以就一起到了登陆编队里。但是他随时和指挥部在保持联系。

        台湾为了守住金门把大量的精锐部队和重装备投入到了金门,比起大金门的难啃小金门要顺利的多,一个昼夜的激战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我方占领。大担、二担全部被我占领。

        第10师的主力部队连续和台军防守部队3个加强旅一个装甲团展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士兵都有些杀红眼了。

        台海军自从开战后恶运当头,仅有的4艘潜艇全部被偷袭击沉,甚至解放军的潜艇毫无顾及和肆无忌惮的开到台军海军基地里大开杀界。台军的6艘主力舰相继被击沉。还没有和大陆海军主力碰面就被搞掉了这么多的军舰台海军颜面尽失。

        台空军更惨,跑道、机库、机场都成了解放军第二炮兵良好的打击目标。许多台军飞机没有出战就已经趴窝了。唯一能作为反击武器用的地地导弹也在阵阵爆炸声中被摧毁。唯一对台军有利的是解放军登陆部队被阻挡在了古宁头海滩,为了给金门守军打气和鼓舞士气台湾宣布李沙晋升为陆军二级中将,其他军官各升一级。士兵每人奖励20万台币。(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台币跟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10日傍晚,解放军停顿了2个小时的进攻又开始了,第10装甲师的“拳头”开始发威,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98式、99式主战坦克隆隆的捻过台军前沿铁丝网以及壕沟,坦克车长的首车连续击毁了台军4个地堡、2个机枪火力点。第10师的数万大军在各个地点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作为台军在金门唯一的王牌部队第二十一装甲师李沙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是不会使用的。解放军的炮火和空袭猛烈的打击着大金门岛上的台军。

        10日晚9时30分,前线传来好消息,第7师部队突破了古宁头滩头阵地,准备向纵深发展。林项东缓缓的出了一口气,旁边的作战参谋说道:司令是不是把第二梯队也调上去!

        不急,鳖鳖他的劲,等他们的劲鼓足了再让他们上。林项东低头看着地图。

        师长,指挥部还让不让我们师上了!看人家第10师杀的这么来劲我们的战士都坐不住了。黄海彬手下的第1旅旅长吴有勒有些沉不住气。

        他当师长的比谁都着急,尤其是黄海彬看着兄弟部队在前面干的来劲自己手都痒痒了。一个劲的抽烟。急什么!到时候够你打的了。黄海彬训斥道。

        不是我急啊,你看照这样下去头功都让他们第7师的部队给抢了我们就算上去了也是个配角没意思。吴有勒说道。

        他奶奶的,要是让我旅上去我让他们国军全都下海喂鱼!吴有勒恨恨的说道。

        突然,一阵大口径岸防火炮炮弹落到了登陆舰队第二梯队的泊地,虽然没有船只被击中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纳闷怎么台军还有打的怎么远的大炮啊。!

        很快第二批修正的炮弹落下来,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怒吼---中国 第13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