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一路西来,在大理已有半个月。”冰之涟漪动听的声音说道,却不谈及自己的观感好恶,续道:“自公子占据大理以来,建养老院等等,无不深受百姓拥戴。大理风声水起,较之段氏统治时代不知高明多少。大理元气未尽,反而经此一乱在悄悄积蓄着力量,随着大理成功并入大宋版图,宋徽宗野心勃发,争雄之心复起,正所谓以一隅而牵动天下,中原大地将穷兵黩武,届时战乱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不知凌公子作何感想?”冰之涟漪的话语就似“剑典”的剑意般,随意而至,实已出招,就看凌云如何应对。
这一问,已隐隐将天下即将到来的纷乱的罪责套到凌云头上,却又半点不露痕迹,慈航静斋传人自有不凡之处。
“姑娘可曾见过火山喷发?”凌云不答反问,却不等冰之涟漪回答便自问自答,道:“地火于地下运行奔突,或因重压而不得渲泄,其热其能积蓄暗藏,终有一日会寻地薄地裂之处冲出。华龙大陆战火四起,自有其内在根由。在下不过适逢其会,作了引火者而已。大理百姓不过是火山边的树木,大火之下化为飞灰。”以火山为喻,恰如其分,在他的比喻下,大理只不过是受害者,你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凌云还招毫无破绽。
战争要爆发,有自己的内在原因。没有他凌云,同样会有人发动,不同的只是导火索由谁点燃而已!如此回答,倒是无泄可击。更何况天下人都知道,凌云攻入大理,是受命于天子,他之作为合情合理。以少胜多,那次战役成了经典一战,攻陷大理,震奋国人,一扫大宋建国以来的颓废之气,成为人人传颂的英雄。
凌云熟知慈航静斋的历史,即使在大唐他都不怕,更何况现在?一个过气的门派,他岂会放在心中。
网bp;第二三九章你去死,仅此而已
更新时间2009…7…1318:16:15字数:3968
凌云此言真是无懈可击,冰之涟漪想不到凌云如此厉害,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多作纠缠,轻梳鬓角,略作沉吟,深感为难的对着凌云道:“凌公子,涟漪来此,实在一事相求。只是这个请求有些过份……”
凌云冷眼旁观,见她的神情,即知道她的请求不是“有些过份”,而是很过份,淡淡地道:“在下最怕麻烦,大事在下帮忙不上;冲着姑娘的美貌,小事倒可以考虑考虑。”
冰之涟漪一怔,想不到堂堂的邪帝居然如此无赖,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言道:“凌公子,此事极有可能引发一场灾难,从远的来说,恐怕要上溯到数千年的商周时代。从近的来说,就是凌公子你了。”
上溯到商周时代?
(bp;听见这话,李清荷等人都是面面相觑,凌云虽然熟知魔门、慈航静斋的典故,但也是听得一头的雾水,这里的这些事情,却怎么牵涉到数千年前地商周时代了?
说到这里,冰之涟漪瞧见众人疑惑不解地眼神,星目眸光流转,在诸人的脸庞上迅速的掠过,却轻轻叹息道:“上溯到商周时代,毕竟太多久远,解说起来费辞,那么就从凌公子你说起吧。近些年,天河大变,物换星移,天象陷入混沌。这种改变,使得本来渐渐明晰的天下走势变得凌乱模糊,难以捉摸。这个天下的未来走势,也随之混沌一片,再没有人可以从中窥得一星半点的真相。凌公子,你知道么?这一切就是因为你的出现。公子的出现意味着,这天下的大势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
听到这里,凌云脸色虽然没有半丝的改变,但是心中却掀起了漫天地波涛。他是从另一时空过来的人,自然知晓原来地历史。在原来的历史当中,梁山好汉此时尚未走入尘世,杨雨、李清照也不会成为自己的女人,宋朝更没有出兵大理之事。但是,慈航静斋却是怎么知晓的,难道“剑典”真有这么神奇?
不过,李清荷等人对于这一套却是嗤之以鼻,虚烟霞突然问道:“天下走势改变,这却与凌云有何干系?”
“姐姐问得好,”冰之涟漪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沉声说道,“其实这天下大势,自商周以来,迄今为止已经改变过两次,每一次都会引发天地劫难,使得生灵涂炭。”
“是哪两次?”虚烟霞紧接着问道。
“第一次,乃是一千五百年地周幽王时代。当年的褒姒亦是该死不死,终于引发了犬戎之乱,西周灭亡。这一次劫难,还算是小劫,西周虽然灭亡,但还有东周延续,不至于天下分崩,生灵流离。但之后的第二次,却是天大的灾祸了。”
说到这里,冰之涟漪忽然微启朱唇,轻轻唱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歌声凄婉哀绝,将歌词中惨绝人寰的情状唱得活灵活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其悲恸之意,令?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