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叶子风似笑非笑道,“本方清热利湿,固涩止带,方中茵陈可清肝利胆,为主药;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治瘙痒带下有特效;车前子利小便,分清浊,使湿热之邪由小便而出;地榆收敛止血;生薏仁轻利湿热;乌贼骨专攻收敛,燥湿止带。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呃……”眼镜先生取下眼镜抹了把汗水,嘎然道,“你、你是哪个班级的学生?”
“呵呵,这很重要吗?”叶子风笑而不答。
“您、您继续……”眼镜先生退后一步,不敢再发表意见了。
“说什么好呢?”叶子风想了想,掐灭烟头道,“知道了什么病,开起药方来自然就容易多了,但是,如何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呢?这就需要经验和方式方法,经验,不是一朝一夕能积累起来的,那么,我们只能从方式方法上入手……众所周知,中医的辨证论治,靠的望闻听切四字诀,想要精确地判断病情,就要想办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只有把病情诊断出来以后,我们才能依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药方对症下药。”
“老师!”全体同学齐刷刷举起手。
叶子风点了就近的一位同学问道:“你想说什么?”
那同学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问道:“老师,要怎样提高望闻听切的能力呢?谢谢!”
“好的,请坐下。”叶子风扫视着众人,问道,“你们是不是也想问这个问题?”
“是的老师——”
“很好!”叶子风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是凭什么来望闻听切吗?”
“凭什么啊?”同学议论纷纷,有些倒是知道答案,但又怕不全面。
叶子风转身问眼镜先生道:“老师,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眼镜先生不自觉道:“凭的是感官……”
“不错,凭的就是感官。”叶子风又问道,“那同学们知道人有多少种感官吗?”
“五种……六种……”全体嘈杂地答道。
“噢?”叶子风游目四顾道,“谁回答的六种?”
“是他!”
“对,就是他!”
“不是我……”哪个闷骚男脸红脖子粗地否认道,“我、我说的五种。”
叶子风笑问道:“那你说说是哪五种?”
闷骚男小心翼翼道:“就是眼鼻耳舌,还有手,对吗老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