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功能不全用药应特别谨慎。大多数药品的代谢途径为肝脏解毒,最后由肾脏排出体外。药物代谢速度与肝肾的功能紧密相关,如果肝肾功能不全(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等),药物代谢速度慢,而药品服用量又没有适当减少,就会引起药物在体内的堆积,又进一步影响肝肾功能。所以如果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服用药物前,一定要向医生及药剂师说明自己的病情,谨慎用药。
●避免配伍禁忌。一次同时服用几种药物,就有可能出现配伍禁忌的问题。所谓配伍禁忌一般是指药物的效果互相抵消,或降低,或增加其毒性。例如:维生素由于它的酸性和还原作用,故不能与氨茶碱、小苏打、阿斯匹林、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同服;服地高辛的人,不宜再服用钙片……避免配伍禁忌不仅是医生的责任,药房的药师也有责任对医生的处方把关。所以病人从药房领取药物时,可向药剂师询问服药期间不宜服用什么药物或食物,应注意些什么。电子站
5处方药常识(2)
●选择服药时间。药品最常见的服药方法是一日3次、一日2次或一日1次。一日3次一般选择在三餐前后服用;而一日2次一般选择在早餐及晚餐时服用;一日1次的药品则多选择是晚餐时服用。有些特殊药品医生会要求患者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及降糖药等,医生会要求病人严格在一天的个别时段服用,病人不可自作主张,只有严格的服药时间才能保证平稳的药物浓度。有些药物必须在睡前服用,如安眠药。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胃壁保膜药如硫糖铝等一般要求在饭前服用。而大部分药物均可选择在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服药时看清服法。最常见的药品服用方法是口服,也就是和温开水一同服下,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则温开水是最通用而且是最保险的送药液体。有些药品要求咀嚼后服下,如治胃病的达喜片;另有些药品要求舌下含服,也就是将药片放到舌头下,含着令其慢慢融化,如心绞痛的急救药硝酸甘油。服药时必须看清楚服用的方法和剂量,小药袋分装的药片服法都写得很清楚,如一次1片,一日3次。瓶装药水的服法也容易理解,如一次10毫升或每次1格,一日3次。
●注意服药剂量。平常大家都觉得药服用的量大,疗效就好,病好得就快,所以很多人在觉得药物的疗效不明显时,最常见的做法是自行加量。这是危险的举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口服的药物由胃接纳,进入血液,到达一定的血药浓度后起效,很多药物有峰值效应,也就是说,药物浓度达到特定值后,再加量并不能增加疗效,只能增加副作用。药物大多由肝脏解毒、肾脏排泄,所以,药物对肝、肾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病人擅自增加剂量,可能出现超过肝肾的功能极限,药物在体内堆积,出现毒副作用。大多数药物的起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差值很大,需要比正常服用量多好几倍才会引起中毒,这些药的安全性能就好一些;有的药物如地高辛,其有效作用量接近于中毒量,如果不严格按要求服用,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其中毒的早期症状是恶心、呕吐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服药姿势。服药时最好是坐着或站立,同时饮不少于100毫升的温开水。有些药片如氯化钾、阿斯匹林等,对食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躺着服药饮水又过少会引起食道炎。
●服用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过敏反应,特别是抗生素、磺胺类药、球蛋白和某些中草药。过敏反应可以发生于用药的瞬间、也可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最常见的过敏反应是药物性皮疹及发热;也有的病人出现哮喘、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最严重的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造成死亡。青霉素是最常见的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反应发生于用药20分钟内,有时呈闪电式,可在数秒数分钟之内发生,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所以一定要在医生开具处方前再三重申自己是否有对何种药物过敏。对于容易引起过敏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使用前需做过敏实验。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马上选用非那根、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争分夺秒地就地抢救。
卷首
更好地与医生沟通
患者特征:
缺乏基础医学常识,与医生沟通很少,在治疗过程难以参与决策,完全听从医生的,或相反对治疗过程指手画脚。
常见看病误区:
盲从;或怀疑一切,不配合治疗。
你最需要的建议:
拥有一个可以真诚地向你提供帮助的医生朋友。
你最不该忽略的小事:
在与医生的交往中,尊重医生与自信同样重要。
1当个聪明病人之道
“道”这个词有时还真是难以表述明白,所以叫“道可道,非常道”。我想“道”应该就是一种宏观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上你可以由此推导出各种细节。我是偷懒的人,对于一切事物,我总希望有个“道”可以抓住,这样自己就可以不用被那些细枝末节困扰住!那什么才是当一个聪明病人的“道”呢?也就是你掌握了这个“道”后,就可以抓住了怎样当一个聪明病人的精髓,而不是让别人今天10个建议,明天15个法则地医得摸不着北!但我的确看过很多专家教大家在医院如何当一名聪明病人的忠告,归纳得像规章制度!
尽管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口无遮拦地告诉你——这让我这篇文章显得很庸俗、很不上层次。但相信我,有一个好的医生朋友比任何一个专家写的就医指南还管用十倍!你有一个很铁的医生朋友才是当一个聪明病人的王道!这个医生朋友很可能并不是你所患疾病的专业医生,但他受的教育让他有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这些常识可以帮你解答很多疑惑;他可以有很好的信息来源(有时这些信息普通病人不可能知道),这些信息来源建议你应该到哪所医院会好一点,应该找哪个医生会负责任点,应该怎样才能省钱;而且他会有他的同行交际圈,七拐八转的总能给你找个比较信得过的医生。如果你拥有一个很愿意真诚帮助你的医生朋友,当你有疑问时,拿起电话——他的答案绝对会比我的具体而精确!
好了,看到这里,现在假设一下: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是否可以打电话找到一个愿意帮助你的医生朋友。这个医生朋友可以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只要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有一群同行交际圈子,关键是:他会用心帮助你!现在你就回想一下,有吗?如果有,其实我这一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