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刂兜娜耍桓叶阅阕龀隹桃獾纳撕Γ?br/
2与医生交流的基本功(3)
有条理地叙述病情
医患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病人向医生诉说病情,当然问诊技巧是医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有经验的医生会引导病人说出他想了解的与疾病有关的信息。但现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特别是在大医院的门诊,医生经常问几个问题便开出众多的检查单,或是生硬地打断病人的叙述——对此,医生也有他们的抱怨:时间有限,或是病人叙述病情不着边际,漫天跑马。那么,病人应当如何条理清晰又全面地叙述病情呢?
●发病情况
起病时间、发病时的环境、急缓、诱因或原因。例如:年月日上午淋雨后,次日下午突然有寒战,约半小时后发热,咳嗽……又如:年月日不知什么原因感到肚子疼痛……
●症状的特征
(1)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等。以疼痛为例,疼痛的部位,是否放散到别的部位,性质是钝痛、胀痛、刺痛或绞痛,疼痛的程度厉害吗,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痛,发作与间歇的时间等。例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疼痛常为右上腹发作性绞痛,右上肩可有牵扯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常会诱发。又如心绞痛,多为胸骨后压迫、紧缩感及闷痛,向左肩及左臂放射,常在体力劳动时发作。
下载
(2)症状出现、减轻或加重与时间有关系吗?如某些发热疾病常有时间上的规律性,是每日还是隔日发热,是上午还是午后发热。例如肺结核多在每日午后发热。
(3)主要症状的变化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是进行性加重还是逐渐好转。注意描述缓解或加重的因素。
(4)是否有伴随症状。各种伴随症状出现的时间、特征及其演变情况,伴随症状与主要症状之间的关系。如咳嗽与咳痰,发热与寒战,腹痛与腹泻常伴随出现。例如疟疾每一次发作常先有恶寒或战栗,继则发热,最后出汗三个进程。
●诊治经过
发病后曾在何时、何处诊治过;曾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曾用过什么药、其剂量、疗效如何。
●一般情况
病后的饮食、大小便、睡眠、精神体力状态及体重增减等情况。
●过去病史
就诊前的健康与疾病情况,重点应放在与现在疾病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上。以前生过什么病,治疗情况如何,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青、链霉素过敏史),有其他过敏史,有无合并症或后遗症。
●个人生活史
包括自己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特别是有无烟、酒或其他嗜好;过去及现在的职业,特别是有无与毒物、动物或传染病人接触;女性的月经史,特别是有无白带、有无痛经以及月经血量、色泽及其他症状。
●家族史
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状况、患病病况及死亡原因。特别是亲人是否有血友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结核、精神病等病史或家属中有无相似病人。
让医生清楚你对治疗的期望及个人情况(如经济情况)
这点在医患交流中很重要,因为一个完整的医疗决策,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还要结合医院的医疗水平、患者的期望值及个人情况(特别是经济承受能力),清楚地让你的医生了解这些信息,不要让他的意愿主宰了你的期望;其实,医生也很迫切地想了解这些信息。
避免“谎报军情综合征”
有一部分病人,喜欢夸大病情,希冀以此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经常不经意地将主观感受夸大,如将疼痛的严重程度夸大。这就是所谓的“谎报军情综合征”,这样做尽管可以引起医生对患者的注意,但并不利于整个医疗决策的制定,特别是多次这样后,医生会在脑中形成此病人喜欢夸大症状的印象,当病人病情恶化时,医生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反应。
询问要有重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