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等人无言。赵普接着言道“皇上,想当年,周世宗不是在东征西讨之后,从蜀人和唐人的手里夺来了大片土地,然后才挥师北伐的吗?”
赵匡胤笑道“赵普,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啊!”
赵普也笑道“皇上,事虽不同,但其理一致。辽人之所以不急于南下,是因为他们也觉得没有把握取胜我大宋,故而他们现在拼命地东西扩张以增强实力。既然如此,我大宋何不就与辽人比试一番?”
赵匡胤被赵普的言辞所感染,道“说得好!”赵匡胤最后拍了板,“辽人向东西扩张,朕就向南扩张,看谁扩张的速度快!”
赵匡胤拍了板,也就是最后定了论。张俊等人虽然不无意见,却也只能保留了,这次交锋的失利,让张俊看出了赵普的老谋深算以及他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皇上最终还是采纳了赵普的策略,这让张俊心中不免有一种失落感。
看模样,赵匡胤似乎也有率先北伐的念头。事实呢,也的确如此。虽然,赵普早就跟他谈过南征北战的事,早在柴荣朝时,赵匡胤领兵在一带大破南唐军之后,赵普就认为后周军应集中兵力渡过长江攻打江宁,待把南唐彻底击溃后再行北伐也不迟。从某种意义上说,赵匡胤在还没做皇帝之前,赵普就向他灌输先南征后北伐的思想了,而赵匡胤也逐步认同了这一思想。但是,正如赵普所认为的那样,赵匡胤的心中,多少也染上了那种“北伐情结”,这就是赵匡胤为什么要召集群臣商议先南征还是先北伐的真正原因。换句话说,如果赵普对南征的态度不是那么坚决的话,那赵匡胤是很有可能率先北伐的。尽管如此,“北伐情结”也一直萦绕在赵匡胤的心头。
群臣散去后,赵匡胤独将张俊留下,赵匡胤深情地道“爱卿可知朕为何将你留下?”
“臣愚昧,不知圣上用意。”
赵匡胤道“张俊啊,朕没有同意你的北伐主张,你心里不会怨朕吧?”
张俊假惺惺地道“微臣岂敢有半分怨言,臣也仔细考虑了一番,赵大人说得的确有道理,先易后难,先拣软柿子捏,最后再啃硬骨头。”
赵匡胤目光凝视北方,感慨道“待朕把南方平定了,朕一定亲率大军北上与辽人大战一场!”
张俊拍马屁道“皇上英明神武,一定能够一统天下!”
赵匡胤把目光从新投向张俊,道“爱卿,你知道么?朕年少时就非常敬仰张进将军,他从来没有打不赢的仗,虎父无犬子,朕相信假以时日,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张俊谦逊地道“臣愿竭尽所能,为皇上效力。”
赵匡胤不无担心地道“可是你和赵普、光义积怨太深,这不利于我大宋朝臣的团结,更加不利于你个人的发展。爱卿啊,其实赵普和光义本身对你并无成见,他们只是怕你知道真相后恐会做出谋逆之事,可只有朕知道爱卿绝不会这样做,爱卿身上流的可是张将军的骨血啊,朕决不相信张将军的后人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朕希望你能够体谅赵普和光义,毕竟他们也是对朕忠心耿耿。”
张俊慌忙跪下,言辞诚恳道“臣绝非心胸狭窄之人,臣知道赵大人和王爷之所以会加害微臣均是出于对皇上的安全考虑,出于对江山社稷着想。请皇上放心,为了能完成皇上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臣可以抛下一切个人恩怨,与赵大人他们同心协力,为皇上办事。”
赵匡胤拍了拍张俊的肩膀,欣慰道“难得爱卿能有如此宽广的胸襟,真是江山之福,社稷之福。爱卿,你随朕来,朕有一件重要的事要托付与你。”
张俊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赵匡胤究竟有什么重要的事要托付于他。张俊对赵匡胤这人实难猜测,他似乎对自己很好,可张俊不知道这种隆恩到底是真是假。他永远猜不出赵匡胤下一步要干什么,当真是圣意难揣。
赵匡胤将张俊带到御书房,把一叠图纸拿给张俊,道“这是朕的密探乔装潜入蜀国境内进行数月之久的侦察所绘制的地图,蜀国的主要军事重镇及兵力部署还有附近的山川地形,包括蜀国主要将领的为人、习性及军事才能等都清清楚楚地标写在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