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赵匡胤一时神采飞扬,“在朕看来,即使蜀地一马平川,朕也没有必要派十几万大军入蜀!”
“皇上所言甚是!”赵普言道,“据张晖图纸上所写,蜀兵虽然较多,但领兵之人多庸庸碌碌之辈。这样的军队,怎堪我大宋禁军一击?”
“还有呢,”赵匡胤言道,“张晖对朕说,那昏庸的孟昶把蜀国的政权和军权交由王昭远、韩宝正和赵崇韬几个人掌握。赵普,这几个人你听说过吗?”
赵普回道“臣听说过那个王昭远,那是一个狂妄而又无能的家伙!”
(bp;赵匡胤“哈哈”一笑道“韩宝正和赵崇韬等人也比王昭远好不了哪里去!孟昶重用这些庸才,岂不是自取灭亡?”
赵普也笑道“皇上,在臣看来,这不是孟昶昏庸,而是天意令皇上灭蜀!”
“不错!”赵匡胤双眉一竖,“天意如此,朕岂敢违背?”
赵普又道“如果只调树万禁军入蜀,那京城一带就依然可以陈有重兵,我大宋在北方也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对!”赵匡胤言道“辽人见我京城重兵陈列,定然不敢贸然南下!不过,要想对蜀速战速决,那就必须多派一些能征惯战、舍生忘死的将领才行!”
赵普同意“没有这样一批将领,宋军断不能速胜!”
赵匡胤忽然陷入了沉默,一双浓眉也变得似蹙非蹙了。赵普低声问道“皇上是否又想起了石守信、王审琦和高怀德他们?”
“是呀,”赵匡胤开口道“又要打仗了,朕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他们。如果石守信他们还在朕的身边,朕此番攻蜀,就会毫不犹豫地派他们统兵征战!”
“皇上是个重情之人,事隔多年,仍然不忘与石守信等人之间的兄弟感情。”赵普道。
“石守信他们曾与朕同生死共患难,朕又如何会轻易地忘怀他们?”赵匡胤抬起头来,似乎在遥望着石守信等人“真是可惜啊!英雄再也无用武之地了,岂不悲哉?”
赵普生怕赵匡胤后悔当年“借酒释兵权”的行为一时心软又重新召回石守信等人,于是急忙言道“皇上,我大宋军中,猛将如云,不愁挑不出攻蜀的良将!”
赵匡胤收回目光,看着赵普言道“赵普,你以为会重新起用石守信他们?不,不会的,朕只是非常想念他们而已!正如你刚才所言,大宋不乏良将,朕又何必起用他们?”
赵普不觉松了一口气,道“皇上英明,我大宋良将多得是。”
“朕知道,”赵匡胤言道“就说为朕夺取荆南、湖南的慕容延钊和李处耕吧,无论是运筹帷幄还是决胜千里,他们一点也不比石守信他们逊色。若论谋略和沉稳,恐石守信他们还不及慕容延钊!”
很明显,赵匡胤能够这么说,就表明他对石守信等人的那种思念已经大为减轻了。过去,在他眼里,石守信等人也许是世上最善于打仗的人,而现在,他并不这样看了。
正文第三卷混迹官场第四十章(bp;书香屋更新时间:2009…3…178:10:19本章(bp;“皇上说的是,”赵普言道,“慕容延钊和李处耕仅率五万厢军便连夺荆南和湖南,的确功不可没!但依臣之见,此番攻蜀,当不宜再派二人前往!”
“朕明白你的意思。”赵匡胤淡淡地一笑“若此番攻蜀再派慕容延钊和李处耕前往,那攻城拔寨之功岂不都让他们二人占了?”
俗话说功高震主。赵匡胤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自己就是因为“功高”才得以“震”掉后周之“主”的。
“还有啊,”赵普也淡淡一笑,“那李处耕也着实有些残忍,在夺荆南时竟发生食降兵之肉的事,如果让他攻蜀,他再做出食降兵之肉之事,皇上岂不是又要恼怒?”
原来,当年李处耕攻打荆南的郎州城时,由于城墙比较牢固,守城将士又奋不顾身、英勇抵抗,这让宋军想很快地攻破城池也着实不易。宋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