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来到一家摆地摊的面前,左瞧瞧,右盼盼,希望能找出个象样的东西来,可惜,找了半天,还是不能从这一堆垃圾中找出个精品,其实,这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忽然,他眼睛一亮,心中暗喜“莫不是真让我找到了?看来奇迹有时真的会出现的!”
他拾起了一张蚕茧纸,这纸张残旧,颇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纸上有四个大字非常显目,上书“兰亭集序”,张俊惊呆了,仔细观察纸上内容。兰亭集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纸上的字可谓是笔飞墨舞,气象万千,笔法精致,书体美仑美奂,这绝对是顶峰佳作。若不是张俊在现代时早已知道王羲之的真迹《兰亭集序》已经随武则天长眠地宫,此刻恐怕真的要误以为真。
摆这地摊的是位老者,他见张俊细心观摩,像是很有兴趣买这张序的样子,便开口道“这位公子,是否有兴趣买这张临摹的副本呢?很便宜的,一两银子就够了。”
张俊惊讶道“一两银子?老伯,这张序是谁临摹的,居然能临摹得惟妙惟肖,真是不简单。”
老者尴尬道“说来惭愧,这正是老朽所写,实是生活所迫,万不得已才做出此等有辱先人之事。”
张俊听到竟是这位老者所写,不由得敬佩万分,道“我敢说老伯的书法可以算得上是当世第一,老伯一定是苦练了多年是吧?”
老者缓缓言道“实不相瞒,老朽姓王,祖先正是‘书圣’王羲之,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才会弄得今天这个下场。老朽虽不才,但自幼揣摩羲之笔法走势,对羲之书法之真谛略懂一二,是以献丑了。”
张俊本来就景仰王羲之,此刻听得老者说是王羲之的后人,不知不觉对老者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他从兜里掏出三两银子,递给老者。
老者忙道“公子,使不得,这个副本只值一两银子,不用给多,老朽无须别人施舍。”
张俊道“老伯,这并不是施舍予你,而是在下对‘书圣’后人的一种崇敬之情,况且,在下觉得,老伯这张墨宝价值连城,只是在下身上只有这些许钱财,请老伯一定要笑纳。”
老者仍是坚持不受,张俊把银两硬塞到了老者手上,老者含泪道“想不到如今这世道,还有像公子这样仁厚之人,公子宅心仁厚,一定会有好报的!”
张俊微笑着走了,等他回到雷府时,已经是入夜,他和众人一起吃了晚饭后聊了几句便早早地回房休息了,大家都知道,张俊嘴上不说,硬装做没事的样子,其实,他内心一定非常痛苦,毕竟明天和别人成亲的那新娘是他以前的恋人啊。众人都不敢去打扰张俊,这时候,他的确需要一个人静一静。
张俊回到房里,也不多想什么,他把墨宝抱在胸前入睡,希望墨宝真有王羲之书法中“静照在忘求,适我无非新”的灵性,抚平他此刻烦乱的心……
正文第三卷混迹官场第七十一章(bp;书香屋更新时间:2009…3…178:10:23本章(bp;晋王府位于汴京城中心偏东的位置,这里一带都是王公贵族的府第,不仅环境优美,治安也很好,居住在这一带的人,就算是夜间行走,也从来不会担心遭抢劫。
晋王府内中央有一个宽阔的大厅,左右两面又有东、西偏厅。晋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规模非常可观,更引人注目的是,院子正中造形呈飞燕形状的小湖,里面的湖水竟是直接连通护城河的。在宋代的京城,往往住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经过皇帝特批的,晋王府是少有的几个享此殊荣的府邸之一,这也突现了赵匡胤对这个弟弟的喜爱。
赵光义的婚礼在大厅内举行,嘉宾们的宴席则摆在大院中央举行,皇帝和皇后的王席设在正中央上角,两旁每边各设三十席,都面向院心广场般广阔的空间,每席分前后两排,每排皆可坐三人,前排是众王室贵胄大臣,后排则是王卿家眷和特别有身份的武士家将。
愈是接近赵匡胤的酒席中,身份地位便愈是崇高,赵廷美和赵普的席位,分设于左二席和右二席,于此亦可见他们在赵匡胤心中的超然地位。众宾客入席后谈话都是交头接耳,不敢喧哗,气氛紧张而严肃。
张俊的身份,只能坐在右五席的位置上,他看了看自己下面的二十几个席位,露出了高人一等的笑意。张俊正得意之时,忽然肩头被人拍了一下,张俊这才回过神来,薛居正笑道“张俊,又在看晋王府的哪个漂亮侍女呢,看得这么入神?”
站在薛居正旁边的张若虚也顺着张俊的目光看过去,喃喃道“在哪里?哪有美女啊?张俊,你瞧的美女在哪,快告诉我!”
张俊没好气地道“你俩快先坐下来吧,婚礼就要开始了!”
这时候钟声响起,提醒众人入席,几百名王亲国戚,公卿贵胄,纷纷入席,两旁数十席人头涌涌,盛大的婚宴即将拉开帷幕。
这时,张俊忽然感到对面一道冰冷的目光正射向自己,张俊朝对面望去,原来,秦滔正坐在左五席的位置上,与自己正面对望。面对冰冷的目光,张俊回报于微笑,可秦滔不为所动,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那冰冷的目光更加的强烈。张俊暗笑了一下,他很清楚秦滔现在的感受,自己心爱的女人被人夺走了却还要来参加她的婚礼,这种痛苦与无奈只有当事者才能明白。
看见死对头痛苦,张俊心中的痛苦似乎减轻了许多,他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寻找心理平衡吧。
张若虚道“张俊,呆会你可一定要挺住,别丢咱们男人的脸,女人嘛,有什么,没了可以再找过,像你这么优秀的男人,还怕找不到老婆吗?你说,是不是?”张俊和杜映雪以前相爱的事许多人都知道,那可是“江南第一剑”和“杭州第一美人”相爱呀,许多人都曾听闻过,也有许多人艳羡过这对才子佳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