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师会合,共四万宋军已经兵临太原城下。中军营帐内,张俊把自己如何带兵渡汾河、攻祁县、袭击汉军的事情经过都向林伦平、李继勋等将领说了一遍。营帐内顿时发出一片赞叹之声,接着掌声雷动。
林伦平佩服道“大帅足智多谋,真乃我北伐将士之福啊!”
李继勋也不忘恭维道“有大帅坐镇,我等何筹太原不破啊!”
众将领又争先恐后地巴结着这位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张俊已经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故作谦虚道“哪里哪里,诸位太过奖了!”心里却道“继续说,继续说!说得还不够!”
张俊把部队稍稍整顿了一下便进行了围城,与此同时,他派人驰回汴京向赵匡胤禀报“北汉军在柏团谷一带惨败,臣不辱使命,率兵险渡汾河,奇袭祁县,再伏兵于太原郊外,汉军溃败,死伤数万人,大势已去。我军趁胜追击,现已兵临太原城下。”
正文第五卷功败垂成第十二章(bp;书香屋更新时间:2010…7…2723:21:29本章(bp;赵匡胤得到张俊的禀告后,心中的那个高兴,实在是难以形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赞张俊文韬武略,深懂用兵之道。他命人将宋军北伐战略地图挂在大殿之上,亲自当起了军事指挥家,赵匡胤本来就出身于战将,行兵打仗是他最拿手的事,只不过现在贵为天子,不能够再轻易披甲上阵,所以,他只能在朝堂上过把瘾。
赵匡胤用金镶的指挥棒指着硕大地图上的一个战略点,笑道“众位爱卿请看,这就是祁县,它毗邻太原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只要拿下它,太原南面的防守就几乎全部暴露了出来,无险可守。但是,要拿下祁县并不容易,因为在它前面还有天然的要塞柏团谷,柏团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信以前在前朝时期跟朕一同打过仗的老将军们都知道。”
“皇上说的是呀,那柏团谷的确很难攻,想当年,老臣跟皇上一起北伐,也是在柏团谷受到很大阻力。”慕容延钊附和道。他这么说意在表明自己可是和皇上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大将,朝堂上的你们这群二流将军货色怎么能跟我比。
潘美也是前朝将领,当年周军征讨北汉他也曾参加过,他深知赵匡胤是个念旧的君主,忙道“老臣当年也是在柏团谷吃了不少亏,当年十万汉匪把老臣包围在柏团谷,老臣险些丧命,幸好有皇上前来援救,皇上神勇无敌,把老臣从万军之中救出,老臣此生铭感皇上恩德啊!”说着伏首在地,老泪纵横。
赵匡胤也回想起当年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姿,龙颜大悦道“老将军快快请起,朕与老将军都是在战场上生死相伴过的,老将军的功劳朕也是铭记在心的。”
潘美这才站了起身,脸上得意之色丝毫不逊色于慕容延钊。其实潘美刚才的言辞略显夸张,当年潘美确实被围在柏团谷,但却不是潘美说的那样有十万汉兵之多,顶多也就是一万的样子,而赵匡胤是带着十万周军来救,当然是神勇无敌。这些慕容延钊都知道,但他却不点破,因为只有傻子,嫌命长的人才会去点破。
接着赵匡胤指着汾河问百官道“众爱卿可曾想过渡汾河而绕过柏团谷?”百官尽皆惊讶,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渡那天然险河,百官不是无语就是摇头。
赵匡胤又问“慕容爱卿,你当年对北汉作战时可曾想过要渡汾河?”
慕容延钊用兵一向以谨慎出名,他肯定地道“老臣从未想过,汾河是不可逾越的天堑,渡汾河太过冒险,只要汉军派五百人在河中设伏,都会使我军全军覆没,老臣是决计不会去冒那个险的。”
赵匡胤再问“潘爱卿认为呢?”
“臣的想法与慕容大人一样。”潘美答道。
赵匡胤再转向秦滔问道“秦爱卿是否会想到渡汾河呢?”
秦滔言道“在臣刚才观看地图时,臣的确有过强渡汾河的想法,强渡汾河,再奇袭祁县,然后进逼太原,这一系列的进攻形势都太诱人,而且我军会处处在战略上占主动地位,逼得敌人喘不过气来。”
“那爱卿是赞同这个策略了?”
秦滔道“恰恰相反,如果是微臣领兵,微臣不但不会赞同,而且不会采用这个策略。这个策略表面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却是不可行的,因为这条计策要想成功,都要以安全渡过汾河为前提,而汾河险要狭长,要渡过汾河起码要两天两夜,时间太过漫长,风险太过大。微臣不会把将士们的生命都押在汹涌波涛的汾河上,这样孤注一掷颇像走投无路的赌徒心态。”
赵匡胤听完,哈哈笑道“众位爱卿可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