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2 / 3)

+A -A

        正文第五卷功败垂成第三十一章(bp;书香屋更新时间:2010…7…2723:21:57本章(bp;“什么?张俊他……死了?”赵光义听到张俊的死讯,心里突生一阵悲伤,这事来得太意外,太突然了。

        杜映雪再也经受不住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失声叫道“不可能的,你骗我!你骗我!”她忽然倒在了地上,随即晕了过去。

        赵光义连忙抱起她,大声道“快!宣太医!”他将杜映雪抱回房休息,自己随太监赶紧入宫。

        赵光义走入宫殿,他已感到了殿内气氛与往常不同,群臣的脸色都灰丧如土,而皇兄赵匡胤的脸色更是被寒霜笼罩一样,面无表情。

        本来,北汉新帝刘继元拒绝向大宋投降,赵匡胤向已经包围太原城的张俊下达了攻城的命令后,就一心一意地呆在皇宫中等候着太原城破、刘继元被杀或被掳的消息了。可是,等来候去,赵匡胤不仅没有等到什么胜利的消息,反而等来了主帅张俊被杀、大批辽军攻打宋军、宋军正节节败退的消息。

        起初,赵匡胤似乎不敢相信张俊被杀的消息,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竟然连续问了黄龙三次“张俊真的死了么?”

        哪怕还有一点生还的可能,赵匡胤都会心存希望,可是,黄龙的答案是肯定的“皇上,大哥确实是刺杀刘继元不成,反遭杀害,人头还被刘继元那狗贼命人悬挂于城墙之上。皇上,这对我们大宋简直是奇耻大辱!你一定要为我大哥报仇啊皇上!”黄龙说得热泪盈眶。

        赵匡胤悲戚道“朕还是不敢相信张俊会就这么死了,记得朕跟众位爱卿说过,张俊是上天赐予朕的‘霍去病’。张俊是个难得的将才,他会助朕统一中原,甚至助朕从辽人手上重新夺回幽云十六州。”

        说到自己的宏图伟业,赵匡胤突然变得激动起来,他倏地站起身,两手高举,大声道“上天啊!既然你赐予朕如此人才,为什么又要早早收回呢!还朕张俊!还朕张俊!”声音恢弘嘹亮,响彻整个大殿。

        众大臣一致道“皇上请保重龙体!”

        面色凝重的赵普对赵匡胤言道“皇上,现在不是悲痛伤感的时候,一定要振作起来勇敢面对!辽人不仅发兵了,而且来势汹汹!现在,辽人正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追赶林伦平,皇上应早作定夺啊!”

        群臣又一致道“请皇上早作定夺!”

        赵匡胤当然知道形势危急,黄龙送回汴京的消息是辽人和北汉有大举南侵之意。

        若是过去,赵匡胤肯定会与赵普一起商议应对之策。但此番不同,因为赵普从一开始就反对出兵北伐。现在,北伐失利了,他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找赵普问策。

        但问题是,不好意思是一回事,速速派兵去抗击正在追赶林伦平的辽兵和北汉兵则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赵匡胤就一边叫赵光义去调集兵马,一边令朝臣推荐挂帅出征大将。

        赵匡胤为什么要令朝臣向他推荐?原因是,当时的汴京一带,虽有许多宋将,但这些宋将究竟谁可担任主帅,赵匡胤实拿不准。他所知道的一些能够担当主帅的大将,不是年老,就是不在京城附近。俗语云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而赵匡胤这时所处的境地是千将易得,一帅难求。因为形势危急,时间又紧,赵匡胤只能令群臣向他推荐帅才。

        赵光义没费多少力气就调集了数万军队。因为赵匡胤早有北伐之心,汴京一带集结了很多兵马。可是,朝臣们推荐了许多执掌帅印的人选,赵匡胤却都不满意,因为这些朝臣们推荐的,都是自己的亲信心腹,赵匡胤绝不允许朝臣借此机会培养私人势力。

        慕容延钊挺身而出道“皇上,请让老臣挂帅出征!”

        “老将军久经沙场,战功显赫,的确是元帅的合适人选,但老将军年事已高,朕怎能让老将军去涉险呢?”

        “纵辽人彪悍凶猛,老臣又何惧之有!”慕容延钊威风凛凛地道。

        “老将军乃我大宋的中流砥柱,朕断断不能让老将军有任何闪失。”赵匡胤倒是想让慕容延钊来推荐挂帅之人,因为刚才朝臣纷纷推荐执掌帅印之人时,惟独慕容延钊没有言语。这位老将军一直对大宋忠心耿耿,最难得的是,他并不贪恋权势,一直安分守己,所以才深得赵匡胤信任,身居殿前都点检这一要职。

        赵匡胤问道“老将军适才没有推荐人选,朕倒是想听听老将军的推荐。”

        慕容延钊汗颜道“此次增援北伐军兹事体大,关系到我大宋安危,老臣实不敢妄加推荐。”

        赵匡胤喜欢的就是慕容延钊的谨慎,哈哈笑道“老将军但说无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男宠 皓月公子 新版 第183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