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2 / 3)

+A -A

        “嫣然,你要不答应跟哥回去,哥就在这长跪不起,直到你答应为止。”赵承宗流泪道。

        “嫣然,难道你要爹也跪下去你才肯回家吗?好吧,只要你肯回来,爹这副老骨头就算跪跪又何妨。”赵普说罢就欲下跪,赵承宗赶忙阻拦道“爹,这万万使不得啊!嫣然,你真的想让爹跪你吗?”

        “爹,你别这样,我,我……答应你就是了……”赵嫣然垂泪说道。

        这一晚对赵普来说实在是太高兴了,他带着儿子、女儿离开了静月庵,朝宰相府而去。阔别多年,赵嫣然终于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看到自己的家门,她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当年和张俊在这里发生过的点点滴滴,只可惜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作品(bp;在李继勋走后的第二天,赵匡胤就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着赵普等大臣、曹彬等大将和八万大军及大军粮草,浩浩荡荡地开出了汴京城。出城之后,赵匡胤意气风发地对送行的赵光义等人言道“待朕归来,一定与尔等大醉一场!”

        搁下意气风发的赵匡胤不说,单表那先行出发的李继勋。此次北伐,李继勋的心中可是憋足了劲,也憋足了气。上次,都打到太原城下了,眼看就可进攻太原城了,但因为辽人发兵,他只能功败垂成。不仅如此,他还被刘继业的辽人追赶得如丧家之犬。一个大宋朝的战将,竟然狼狈如此,那还了得?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他李继勋乃堂堂君子,自然要利用这次做先锋的机会找辽人和刘继业好好地报仇了。

        不过,李继勋也知道,此次北伐,可能无缘与辽人交手。这样一来,他报仇的对象,似乎只剩下刘继业一人了。所以,李继勋便在心中默默地祈祷最好在皇上率大军围攻太原之前,自己能与那刘继业先真刀实枪地干上一场。所谓心诚则灵,李继勋的这个愿望还真的实现了。

        李继勋率二万宋军骑兵攻入北汉境内后,真可谓是势如破竹,又恰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只短短数天工夫,便向前推进了三百多里。个中原因,一是由于李继勋及宋军骑兵太过英勇,二是由于北汉知道宋朝要北伐,大部北汉军队早已收缩在了太原一带。

        所以,虽然是连战连捷、势不可挡,而李继勋的大脑却是十分清醒的。他谆谆告诫部下道“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苦战和恶战还在后面!”

        果然,侦察兵向李继勋报告潇河南岸发现万余北汉军,领军的正是刘继业。

        李继勋闻报大喜道“好啊刘继业,李某正要找你,你倒主动送上门来了!”

        手下问如何应敌,李继勋高声叫道“命令所有弟兄,一起冲过去,把刘继业冲垮!”

        潇河是汾河的一条小支流,位于太原以南约一百里处。由于地形的关系,潇河不是从西向东流,而是从东向西流入汾河。

        二万宋军骑兵在李继勋的率领下如猛虎一般地向潇河冲去了。可距潇河还有好几里呢,手下又向李继勋报告那刘继业领着万余北汉军徒步到河的北岸去了。

        既然刘继业是徒步涉河,那就说明这一带的潇河水很浅。所以,许多宋将就纷纷要求冲过潇河追击刘继业。一宋将还言道“追上个大半天,就看见太原城了!”

        是啊,过了潇河,往西北走一百多里就是北汉都城太原。然而李继勋却道了声“且慢”,接着问部将道“你们说,那刘继业为何不战而退?”

        正文第五卷功败垂成第六十章(bp;书香屋更新时间:2010…7…2723:21:57本章(bp;一部将回道“因为我大宋铁骑来势凶猛,那刘继业不敢应战!”

        另一部将言道“刘继业只有万余人,而我大宋铁骑却有二万之众,刘继业当然只能不战而退了!”

        部将所言,自有道理。但李继勋却摇了摇头道“非也!那刘继业并非胆小之人,且诡计多端。我以为,他之所以不战而退,正是想诱使我等尽快地过河!”

        一部将回道“李大人的意思是,那刘继业在河的对岸设有伏兵?”

        李继勋言道“我不敢肯定。我敢肯定的是,只要我等绕道别处渡河,那即使刘继业在对岸搞什么名堂,也奈何不了我等了!”

        众部将纷纷点头。接下来的问题,是绕道潇河以西呢,还是绕道潇河以东?如果绕道潇河以西,那就重复了上次张俊北伐的道路,而如果绕道潇河以东,则离太原城越来越远。

        李继勋没有叫部将商议,而是自作主张道“向河东走,然后找个水浅的地方过河!”

        事实证明,李继勋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当时,北汉的军队大多集中在汾河以东、潇河以北这一带,越往潇河的东边走,北汉的军队就越稀少。李继勋作出这一决定,就是想暂时避开北汉主力,渡过潇河,先与你刘继业战上一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男宠 皓月公子 新版 第200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