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考上高中,卞欢只好去上了职高,她选的是三年制的财会专业。这一年,恰逢卞欢的弟弟卞呼小学毕业,卞呼也不顺利,没有升入初中。
卞呼自小是一个好玩好动的孩子,看着一点都不笨不木讷的。但在学习上,比姐姐卞欢更差更不爱学的。从上小学一年级以来,不管大小考试,每次他的各科分数都是在班里最低,而且是超常的低。他一二年级的时候,语文、数学还勉强能考个及格;三年级以后,成绩逐步向更差了走,偶尔语文还能考及格,数学却是回回都考不及格,每一年都是靠最后的补考勉强升学。补考近乎是开卷考试了,就是一个象征性的考试,怎么都能及格的,一年年,卞呼也就能混过去了。但到了小学毕业的升学考试,卞呼是蒙混不过去了,他语文、数学两门加起来都不足六十分,只有继续留在了六年级。留了一级,卞呼的学习丝毫没有长进,再到升学考试,又是两门都不及格,分数在全年级垫底。很少有连着两年还升不上初中的学生,最后老师劝家长,叫卞呼退学吧,说看卞呼的情况,再学下去,也不会有进展的。不用老师多说,卞呼自己也说学不进去了。母亲卞银花管事,想起自己当年也是不爱学习,想强迫下去也是没用,就给卞呼退了学。
(bp;这时的卞呼,只有十四岁,上班上不了,去上一些技能学校,也不够格,只有先待家里了。母亲起早贪黑忙乎着杂货店,顾不上管他,大白天的都不在家,父亲要去上班,姐姐卞欢又在读职高,除了星期天,白天时,家里就只有卞呼自己了。一个人待在家里的卞呼自由得要命,他不是没完没了地换着电视频道地看电视,就是玩电子游戏;饿了就翻腾吃的,有什么就吃什么,瓜子皮、糖果皮、水果皮经常被他弄得一地也不清扫。困了,他不是倒在沙发上,就是爬上床,鞋也不脱地就呼呼大睡起来。他在家里,屋里总是被他折腾得乱七八糟的。屋里待不住,他就跑到楼下,看院里上岁数的老头们下象棋。或者像一个无处可去的流浪孩儿一样,在院里四角,东看看,西瞄瞄的,总想寻到乐趣。有时,他还会凑进那些没上学的小孩子们中间,参与他们的游戏玩项,玩两下,他就感到无聊了。待在家里一段时间,卞呼觉得无趣,后来就经常地跑到母亲的杂货店,在那儿打发时间了。中间偶尔不自觉地还帮母亲卖了几回东西。母亲灵机一动,才想到卞呼可以帮她一把的。从此,卞呼就在杂货店干着了,等于是有事做了。这不是儿子的长远之计,卞银花想,离十八岁还有些时间,到时再为卞呼想出路,也不晚。他们家族中,有能力帮忙的人多的是。
在家族的人中,有能力办事的人的确有的是。1995年卞欢职高毕业,在分行当信贷部副主任的卞烺轻而易举就给卞欢联系上了一个好单位,她去了省物资管理局下面所属的一个公司,在财务部任出纳。公司里的人,多数都是有“背景”的人,背景就是家庭成员是主管或在上级单位任个一官半职的。公司里的职员便都虚荣,进来一个新人,他们对其背后少不了猜测,当面少不了变相询问的。卞欢的背景其实是大有说头的,是广大的。她有名演员的四姨卞银薿,有银行信贷部的副主任表舅卞烺,有开合众酒楼和开建筑公司的大爷卞金荣和卞金利,表姨卞银的公公在市政府做官,还有知识分子的大爷卞金国(即使卞金国一家与家族人少有来往,但卞欢对外不由自主就要当卞金国是亲人说的)。同事对卞欢眼花缭乱的“背景”,刮目相看了一阵后,突然脑子醒悟到了一个关键,卞欢怎么没有说她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呢?在他们的眼中,嫡亲再牛,也抵不上亲生父母位置的重要。只有亲生父母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身份。卞欢回复他们时抖了一个激灵,她说自己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同事明白后,想卞欢家里肯定是有钱的。
电子书分享平台
卞欢说:你就不该生我们(3)
但看卞欢的吃和穿,并不像家里有钱的样子。卞欢经常带饭吃,穿的衣服低档,一看就是从服装摊上买来的便宜货。起初,卞欢还没有意识到同事对她的定位和怀疑,闲聊多了,就叫她明白了。明白了后,她不动声色地尽量去转变,先是午饭不再带着吃了,跟着同事去外面吃。然后伸手向母亲要几百块钱,执意要去商场买一身好衣服。开始卞银花不同意,说有衣服穿,又没穿破衣服的,要那么虚荣!但卞欢哭闹着把公司人的势利眼讲了出来,卞银花争强好胜的性子上来,就给了卞欢三百块钱,卞欢如愿买了身正规牌子的套装。只有一身好衣服不能总是穿着不换吧,卞欢就想从自己牙缝里省些钱买穿买用。
卞欢一个月工资四百来块钱,每月卞欢固定留一百块钱生活费,其余就要交给母亲,包括奖金。这是工作前就讲好的。当时,要求是母亲提出来的,理由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没有节制,不懂节约,钱要是都放给了卞欢,恐怕她会月月精光。做妈的为她存,是一种强行限制她胡乱花钱的措施,也是为她日后存嫁妆呢。卞欢觉得母亲讲得好听,其实是变相向她收取“抚养费”;她虽然不情愿,但也说不出来不交的话,本来向父母交钱也是天经地义的。这样,她一个月的零花钱有一百块钱。这个数其实仅够维持卞欢的基本开销:午饭和零花。午饭看着是同事们浩浩荡荡地一起去吃,到跟前一般都是各付各的账。除非谁有什么好事,慷慨地请大家客了。有时大家还会向卞欢开玩笑,说她家有钱,她请客吧。那个时候,卞欢不应允不拒绝,表情很尴尬,脸上发热。午饭看起来是吃得简单,要么是一碗拉面,要么是一份凉皮子或炒粉、炒面,有时附带几串羊肉串。看着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架不住天天要花,假如一顿午饭花去三块钱,二十五天,就会花去七十五元。剩下的二十五元钱,稍稍买点零食和其他所需,转眼就会花个底儿朝天的,哪还能省得出钱。这样,卞欢就向母亲申请,每个月要给她多留些生活费。母亲开始不同意,说叫她带饭吃。卞欢就说她那样就是“各色”了,将来没人愿意搭理她的。母亲衡量一下觉得也是,就同意每个月多给她五十块钱。
多了五十块钱,对卞欢来说每个月就能节余出三四十块钱。省着,她又觉得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省出十个月才够买一身好服装,有点效率太低了。她总是想着怎么能多快好省。几经思考,她想出了一个妙主意,每天中午她可以谎称去四大爷卞金国家吃午饭,这样自己可以私下不买午饭吃了。卞金国的家在自动化研究院的家属区,那离她的公司很近的,步行十五分钟就到了,公司的同事多数知道这个位置,她这样讲很具可信度。而实际上,卞金国少与家族人来往,卞欢和他们更是疏远的,自然是不可能跑到卞金国大爷家。她借口这样做,实际上她是去了附近商场打发了一圈时间。这样,她每天中午就要向外溜达。午饭不吃是受不了的,她早做了准备,上午从家里来时,在背包里悄悄装了自己家蒸的馒头或烙的烤饼。溜达的时候就吃了。这样卞欢的确省出了很多钱,两个月就用省出的二百多块钱,给自己又买了身衣服。收获实打实的,“溜达”就坚持了下来。逐步“溜达”养成了习惯,不做反倒少了什么的。又过了两个月,卞欢给自己又买了双皮鞋。她算了算,这样下来,给自己添置穿用还是能应付的。有了好衣服穿,卞欢在同事面前,心理上就跟着同事们的感觉走了,当做自己的家庭条件也是不错的,有点沾沾自喜的劲头。
什么都怕时间长了。“溜达”了近一年,卞欢就烦了。她觉得自己可怜可悲,她想谁家的女孩子像她呀,买个穿的还得靠自己从牙缝里挤。琢磨起她的处境,她把怨恨都推给了母亲。抱怨母亲找了个没智商的父亲,生了她和卞呼两个智商不高的孩子;父母没本事没文化,没有给他们做孩子的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教育环境,假如她上了大学,毕业后就能去更好的单位,工资就比现在高得多,也不至于像现在那么寒酸。她还腻烦母亲的抠门,还有那种想叫子女回报的小市民意识。
卞欢越来越感到不知足的时候,母亲对她同样越来越不满。一开始发现卞欢给自己买了衣服,她就问卞欢哪儿来的钱?卞欢说是自己省的。卞银花自然不能完全相信,怀疑卞欢隐瞒了奖金。卞欢当然说绝对没有,本身她也没有。既然表舅卞烺认识她公司的人,她即使想瞒也是瞒不了的。卞银花不相信,嘴上不说,脸上却带了明显的不满。卞欢心里更是不满。随后再发现新添置的衣物,母亲更加确信无疑卞欢是隐瞒了的,卞欢当然不干,要为自己辩解。卞银花没有“证据”,不与卞欢争下去,却说既然卞欢的生活费绰绰有余,那就还按以前,每月只给卞欢留一百元。卞欢当然不干,说她工作了,穿点好衣服怎么了?母亲说她是奢侈,讲究也要看实际情况。家里开杂货店时借的她爷爷奶奶家和她姥姥姥爷家的钱还欠着,还有他们的住房也要用钱买,她不替家里分忧,只顾自己,太不懂事了!卞欢不以为然地说靠省她那点钱能起多大作用?她不能为此就穿得寒酸十足,丢了自尊吧;又说还不是卞银花她惹的事,不然就不会有借钱开杂货店这样的事了,那样能省出多少钱呢。卞银花骂卞欢心冷心硬,良心叫狗吃了!卞欢还嘴说母亲没本事,没本事的人才会挑剔别人!这句话刺激了卞银花,她说她自小就是个能干的人,谁都说她能干,什么叫本事呢!卞欢说能干点活儿不叫本事,真正有本事的是有权有钱有知识,越是能干活儿,其实越证明她没本事。卞银花气得说:你妈没本事也把你们生了养了!卞欢更找到了话题,说:你就不该生我们!找个半傻子的人就把我和卞呼生了下来,害得我们没出息,活得都没有尊严!这句话着实激怒了卞银花,指着卞欢大喊:滚!滚!没尊严就去死吧,黄河没有盖!这是在杂货店里,有顾客在场。卞欢自尊心受不了,站起身愤愤地嚷嚷着说:死有什么大不了的!说着就快步而出。卞银花毕竟害怕出事,扭身就追了出去。追上卞欢,拽住她的胳膊就大骂:你是想把你妈气死哪!卞欢不顾形象,大哭着冲卞银花嚷:就知道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索取,你配当妈吗!你配当妈吗!卞银花伤心气愤委屈一拥而上,眼泪也滚了出来,叉着腰指着卞欢质问: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养大,为爹妈为家里尽点义务你也是应该的!嫌你妈不好,你去找好的啊!卞欢一脸泪水地瞪着母亲,愤怒却说不出话。周围围了一圈的人。
卞欢说:你就不该生我们(4)
事情平息后,卞银花赌气也是憋了股志气,说从此不再要卞欢的一分钱,她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没她的钱家里生活照样可以过。卞欢心里得意,没有内疚。她从心底嫌弃母亲卞银花没知识,贫乏,浅薄,庸俗,这种念头一冒出来,就情不自禁地要和家周围那些家庭环境好的人家相比,一比各方面都是自己的父母排在最低。怨气就越积越多。所以不给母亲交钱,她觉得是母亲理所应当为孩子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