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2 / 2)

+A -A

        这是音乐的世纪,情感的世纪。音乐的美在于情感的共通,因此永远不过时。只要这世上还有无人知道的艰难,有内心悲壮的命运,就永远有灵魂站在大雨中,听耳畔的贝多芬,泪如雨下。

        【旅游指南】

        交通方式:

        火车应该是非常好的交通方式,德国、奥地利和东欧几国之间都有物美价廉的车次选择。市内地铁四通八达,日票5。7欧元。

        推荐景点:

        1。圣斯蒂芬大教堂:维也纳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曾是海顿参加的唱诗班所在,也是莫扎特结婚的地方。

        2。莫扎特故居:临近斯蒂芬广场,是莫扎特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地方,已经成为莫扎特博物馆。

        3。贝多芬帕斯克瓦拉提故居:维也纳大学斜对面,贝多芬创作《命运》、《田园》等作品的地方,可见到贝多芬的钢琴;海里根施塔特故居:维也纳北郊,可乘郊区电车,是贝多芬写下著名的《海里根施塔特遗嘱》的地方,仍能看到当时的手稿。

        4。中央公墓:维也纳西郊,安葬着维也纳各种名人,音乐家之墓葬着海顿、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父子、勃拉姆斯等众多著名音乐家。

        5。霍夫堡宫、美泉宫、美景宫:哈布斯堡王朝奢华的宫殿。

        6。音乐博物馆:三层楼的精致博物馆,藏在不起眼的小巷子,分维也纳爱乐展厅、音乐家展厅和声音科技展厅,能学到很多有关声音和音乐的知识,非常值得造访。

        推荐阅读:

        《贝多芬传》

        '法'罗曼·罗兰(1866~1944)傅雷译

        文学家们认定罗曼·罗兰为一个二流作家,或许是因为缺少技巧,也缺少冷酷。然而罗曼·罗兰本身就并非作为技巧一流的文学家出场,他始终是一个战士,一个在生命里与自我、与痛苦、与渺小斗争的战士。从他选择立传的三个人也可以看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无一不是承受痛苦并与生活战斗的天才。

        罗曼·罗兰在1927年做作的序中写:“《贝多芬传》绝非为了学术而写,它是受伤而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傅雷在1942年的译序中形容这本书:“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这些话也许直到今天都值得引述。

        “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随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给天空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人类的音乐》

        '美'梅纽因(1916~1999)冷杉译

        看音乐家写的音乐史是比一般人写得好看的,尤其是音乐大师。因为好的音乐家会从听觉感受、技巧和知识的方方面面讲历史,而不是像我们一般外行,只能讲一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时光里的欧洲 第31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