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就如一本人生字典,每个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参加了哪些活动,感受了哪些心情,得到了多少经验,日积月累的堆积让大脑越来越膨胀。于是字典中的内容不停翻新着,不停修改着,从未停止过便从未完本过。
如果心脏的跳动可以来维持生命的继续,那大脑一定等同于心脏。就像心脏的一部分功能靠血液循环发挥作用,而大脑中存在的记忆同样以血液流动为基础。所谓的遗忘,大概只不过是因为血液流动渐渐慢了下来,才不得不忘记。
真正的忘记就像与死亡做斗争,所以总是有很多人宁肯挣扎的选择在记忆里痛苦的生存,也不愿慢性自杀。
瞬间的记忆只不过是人群里多看了一眼,感觉到了,就记下一种了这种感觉。
短时的记忆也只是一次没看清对方的脸,又多看了一眼,于是记下了一个新的面孔。
长时的记忆有点像一见钟情,不管看一眼,还是多看一眼,都远远觉得不够,最好能复印到心里,盖上自己独家制作的记忆徽章,制成标本,留作未来慢慢欣赏。
雨下了一整夜,持续到中午仍然没有停的意思。气温也随之变得冷冷的,冲上一杯暖暖的速溶咖啡,坐在电脑前,像平常一样打开每天都会浏览的网页,看着空间里朋友们是否又有了新的动态。
将电脑里多余的旧照片和文件清理了一遍又一遍,竟发现自己又一次变得犹豫了许多。哪些要删除,哪些又不舍得删除,重复着将他们从回收站里托来托去。最后还是一不小心彻底清空了回收站,唯有桌面上还残留着那几张我经常会看的照片。
照片是诉说记忆最好的图片,每张照片的存在都记录过一段属于自己的小电影,自拍的通常是自恋过,和某些人在一起,一定是曾经相聚过。某一处景前的留念,一定亲自经历过。而那些当时的表情,也是当时的心情。
我最喜欢的是我跟陈晨和杨柳一起在海边两个孩童前照的那张合影。他们两个包围着我,我搂着其中一个孩子,我们笑的没有任何杂质。
陈晨阳光的面孔之下总是摆着一副冷酷的表情,他说那样显得很有魅力。我倒觉得那是不相信自己的笑容有多漂亮的人,才不得不收起了自己微笑的嘴巴。
杨柳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充满了满脑子幻想的孩子,连笑都透着稚气。她全身上下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那头飘逸着的长发。他的头发很粗很黑,大概有我头发的三倍多。很多人都羡慕她的长发,我也是。
只是理发店的理发师们每当我自说自已头发少的可怜,让他们给打个折扣时,他们就会告诉我贵人不顶发,还有很多比我头发更少的人,只是我不曾见过。我想那些比我头发还要少的人中,一部分人可能都是秃头。当然杨柳在一旁听了会气个半死。理发师们为了赚钱也真是煞费苦心,可我真的不怎么领他们的情。
第十五章记忆(2)
另一张照片里的人看起来很斯文,耳朵上总会架着副大眼镜。每次请他帮忙看下我的网上状态,他经常会说看不到。于是我总喜欢逗他,让他戴上眼镜再看。当然他怎么可能同时戴着两副眼镜看呢。
第一次看他的照片,他更像个长辈一样,那时只是觉得他很成熟。只是越到了后来,再看他的照片,我却看到了另外一面。我喜欢照片中的这个人,因为他大多时候抛弃了成熟之余,多的更是那份孩子气,竟然会有很像“保护”他的意思。
说来很可笑,他比我大的多,应该受保护的人或许更应该是我,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更喜欢关心他,保护他多些。他便是杨东科。
我总是用“可爱”来形容他,他的确有他可爱的一面,像个大孩子一样,带着对事物的叛逆,不屑。有着自己独断的思想。或许大多数人不能够理解这样一个看似霸道,自负的人。
但我却反觉得他并非如此,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别人看不到的思想的主见和原则,而一但你可以被他接受并融入他的思想中时,他就一下子完全变成一个诙谐幽默,十分和蔼的大人。于是我就会非常喜欢这个同时是“男孩子”,又是“大男人”的他,每次看到他的照片心情也不犹自主快乐了许多。
只是就在昨天,他告诉我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我像他一样高兴,虽然海峡两岸没有通过联亲成为一家人,但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还像之前一样友好,就好像海峡两岸始终有一天还是会成为一家人。我亲切的管他叫“哥哥”,他和蔼的叫我“许乐”。
另一张照片里那个笑的很灿烂的人,看起来就觉得全身舒服的很。不知道这么灿烂的外表之下究竟怀揣着怎样一颗让人难以琢磨的心。
或许他也有忧伤的时候,或许他真的生活的很压抑才总想要闭关修行,曾经他会拿我当粮食装进他的大脑,现在我有点想拿他当甜品倒进我的眼睛,看他逐渐将自己融化,渗透进我的记忆里。
桌上那杯咖啡不停地散发着浓浓的诱人的香气引诱着我,喝了一口,好苦,是我忘记加糖。但到了咽喉时,那种苦中的香挥洒出的味道尤其另人振奋。
我的精神又一次达到了沸点,大概是睡了太久有点精神委靡,现在好的多了。
还是有点会情不自禁想起照片中的那些人若是现在通通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是不是会一下子兴奋得像个手舞足蹈的猴子四处乱蹦乱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