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承猜对了一点,就是莫里森一开始的降落点并不是东半球,但不知为何突然被一股引力捕捉后便坠了下来,证据是厂房后方的一处石碑。
这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目的都不是这个石碑,不过他们对这个石碑不断发出的脉冲般的声音感到十分担心,因此敬而远之。
当所有人都在厂房里忙碌来去的时候,莫里森别有兴致地带着两人站到石碑下。
成千上万个完全看不明白的文字,在那块宽度三十米、高度六十米的石壁上散着黯淡的光斑。
虽然其他人都不清楚文字的主人是谁,但文承和柳真一下子就明白了。
确实来自某个外星人的手笔。
文承还不是很懂原理,但柳真很快露出欣喜的眼神走到石壁前抚摸文字,“r。”
“鲁尼克?”文承重复了一遍。
“卢恩符文,”柳真自顾自说着,“作用介于程式和容器之间。”
如果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施展超大型工程,上古物件和卢恩文字是最好的媒介。
道理很简单。
纹路程式在特大型工程时就会出现瓶颈,尤其是施法者的回路接触千层以上纹路的那一瞬间大脑会出现极大的空虚感。
解决方案有三种,一是在关键层和支点设置容器和触发程式,二是采用多人工程,三就是依靠上古遗物让这些神代文字发挥作用。
换个角度解释,古物通常会集聚各种灵核碎片,长此以往具有很高密度的法源潜力,如果把卢恩篆刻在古物上,不用注入法源便能唤醒存量能源,继而叠加纹路后就可以发挥出十倍百倍的程式效果。
不过越古老的物体越不容易驾驭,操作不当会导致魔力溢出,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
更有甚者会唤醒物体中的灵核,导致物体具备初始意识和行动能力。
如果你在一个侏罗纪的化石上刻上卢恩,很可能你还没刻到第十个就被石头恐龙拍死了。
另外荒野和丛林的石头都可以刻上卢恩,效果相当于一个五号电池,而三人眼前的石碑则相当于一个小型核反应堆。
不可否认的是,卢恩使用得当可以对程式产生有力的辅助,也有极端的卢恩主义者专注唤醒和奴役物体为其战斗。
说白了就是一种用于学术、工程和战斗的古老方式,也有匠师在武器上篆刻,但很容易造成武器崩坏和不听使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