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1 / 3)

+A -A

        “第一年,我只选两家盐场,也只有这两年能够享受三年免税的政策。明年再有想加入的,不会有这样优惠的条件。”明湛神色自如的一笑,“你们可以慢慢考虑,在我从藏边回来之前,你们有足够的时间。我并不是威胁,相反,我喜欢按规矩办事。”

        这次见面非常短暂,不过却被后世的史书奉为经典视为转折,在许多年后,不论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等等一系列大家总喜欢将这段短暂的会面视为一种历史性的会面与资本腾飞的预期。

        当然,在这时,四个家族的家主远远没有后世想像中的屁颠颠儿的来奉行追随世子的思想的举动,他们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他们做了多年的盐业,这是响当当的铁饭碗,哪怕要给许多的官员送礼行贿,哪怕有许多的私盐贩子夺取了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可毕竟这些是见不得光的。

        而且,谁能不吃盐?

        有人吃盐,他们便有市场,便能赚钱。

        只要盐业这么一直安稳着,他们的富贵就是万古长青。

        至于那些卖茶的卖瓷的卖布的事儿,天哪,两成的税,这不是要了老命么?

        就是一向自认为最知内情的朱子肖此时也是眉头紧锁,四人出了镇南王府,实在没心情小聚,由于明湛透露的消息太过让人震惊,以至于诸人都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消化一番才可。

        112、反应

        朱子肖身材微胖,行动略缓。

        云南天气适宜,四季如春,不过朱子肖并没有享受到气侯的美好。到家时,他整个后背都汗湿,透出一小片一小片的汗渍。

        朱理明听说父亲回府,急忙过去相见请安。

        朱子肖正拿着凉巾子擦脸,一面道,“今年夏天似乎格外热啊。”

        朱理明接过丫环手里的团扇,挥手示意丫环们退下,伺候着打扇道,“我觉得还好,一早一晚的风还有些凉呢。父亲回来的晚,可是不顺利?”“世子不比大公子好相与啊。”朱子肖叹气,“与云南的贸易要收重税。”

        朱理明望着父亲,朱子肖也没卖官司,叹道,“纯利的两成要上缴王府。”

        “这,这也太多了。”朱理明嘴巴不自觉的张大,惊的合都合不上。商人们有花银子行贿的认知,却没纳税的习惯,说句老实话,他们原来的税5%都不到,就这点儿银子,他们还要哭穷。或者说,他们宁愿把这些银子拿来贿赂了当地官员,还能落个面子情份呢。上缴国家,这是他们从没有想过的事。

        从来只听说过种国要纳捐纳税,啥时候做小买卖的也要纳税了!

        还是如此重税!

        朱理明一时也没了主意,他倒想安慰安慰精神委靡的老父,只是这话到嘴边儿,实在说不出有建议性的意见来。他也不能说,“咱就是不纳税!”

        “爹,世子到底啥模样,啥性情?可能看出一二来。”朱理明打听情形,看能不能帮着出出主意啥的。

        这样一问,朱子肖更失了精神头儿,他多年来主掌家事,与多少高官大员打过交道,亲弟弟朱子政就是在镇南王身边当差,说的上话儿的红人。这人想要什么,行止语言眼神举动总会暴露出来,可明湛真让他迷惑了。

        如果明湛想要钱,说一个数儿,这些盐商就是咬牙割肉也能挤出来。

        在世子身上投资,一本万利。

        可现在的关键是明湛看不上盐商们孝敬的小钱儿,他简直是想千秋万伙的敲骨吸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