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3 / 3)

+A -A

        魏宁对户部的帐却是心知肚明,凤景乾为何要改革盐政……银库已经没钱了。

        明湛盘算一番,“可以从云南调粮,只是路远时久,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如今也不知这天灾的范围,帝都镇南王府存银不多,我捐二十万两白银。”他也有一帮子人要养,在保证自己的基础上,明湛从来不是个小气的人。

        镇南王府的财大气粗可略见一斑,凤明澜自然不能叫明湛比下去,他开府的时间也不短,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把家底儿全都掏出去了吗?值此收买人心之际,凤明澜一咬后槽牙道,“我也捐二十万,值此天灾,我们当众志诚诚,与帝都百姓共度难关。”

        凤明澜与明湛都慷慨解囊,诸大臣也不好装聋做哑,纷纷要求捐银子救百姓,明湛赞道,“君为明君,臣为良臣,艰难之际,方见人心,诸位大人这样为国着想,真让明湛开阔了眼界。他日定以此为例,说与我云南官员听,以此共勉之。”

        “二皇兄,依我看银子的事还是让户部来办吧。募捐的事就让承恩侯来操持,待赈灾之后,当勒石相记,各位捐银子的大人,必定会名列碑石,供后人敬仰。”

        文人好名,不得不说明湛这一招儿把准了这些老狐狸们的脉象。富贵之家,其实像我们所想像中的那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是少数,大部分人其实挺乐意捐钱捐物,煮米熬粥,也积些善德,留个善名儿。

        不过,一时的善名儿,与朝廷勒石相记的效果自然是不同的。

        明湛这话音一落,众位大人皆仿似打了鸡血一般,对捐款更加踊跃起来。

        “其实不只是银子,若是诸位大人家里有不要的旧衣裳旧棉被之类的,在家也是占地方,何不收拾出来,一并捐了出去。这些东西,于我们只是可有可无之物,发放出去,给那些缺衣少穿的百姓,也能让人在背后多赞一声,何乐而不为。”明湛话音一转,叹道,“如今这番情形,米行面店,有些不良商家定会趁机哄抬物价,以图暴利。”

        “殿下不必担心。”帝都府尹终于逮住个露脸的机会,主动上前出主意,“若有此奸商,臣定给他治个扰乱治安的罪名儿。”

        明湛摇一摇头,笑道,“咱们是读书人,要先礼后兵,方合乎道理。”

        “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可以写个告示,若有商贾平价或贱价或者免费出米面等一切可食用之物赈灾,在发放赈灾物品的地方,搭一个棚子,哪家是义贾,便在棚子旁用三丈高的杆子挑起一幅宽半米长一丈的白锦字幅,上面有帝都府尹大人亲笔所提的这家店铺的店名儿,且赈灾结束,这幅字可免费送予他们留作纪念。”明湛看向帝都府尹,温声道,“听说梅大人一手俊气潇洒的柳体,为了帝都百姓,就辛苦梅大人了。”

        帝都府尹第一个反应是,世子殿下知道俺姓梅!第二个念头儿是,殿下对俺说“辛苦”!第三个念头儿还没想起来,一个头已叩在地上,沉声道,“臣领命,本该为百姓效力犬马。”

        明湛对于资本的动作让许多商家扼腕,这也是帝都商贾第一次见识到明湛的厉害,当然,日后,他们都免不了痛并快乐的掏出更多让他们肉疼的银子来。自然,他们的收入更加不菲。

        至此时,明湛已完全掌握了早朝的节奏,他转过头对凤明澜道,“皇兄,永定侯遇刺一事虽在调查,只是九门提督空缺也大为不妥。张将军虽能干,资历有所不足,我看不如由平阳侯暂代。一来,平阳侯是用兵老将;二来,平阳侯对阮鸿飞了解更胜常人,也方便营救皇上伯父与父王;三来,日后皇伯父平安归来,安定侯大安之际,平阳侯与安定侯各归各位,也是咱们的一番孝意了。”

        “湛弟所言,自是极妥的。”凤明澜笑着握住明湛的手道,“钦天监何在?”

        “臣在。”

        “父皇一代名君,本王在主持帝都事宜时,也自认没有失德失行之事,到底因何天意示警,你们可有结论?”凤明澜道,“你们日日观天象,怎么地震前倒没有半分示警?这次,希望你们能负起分内责任,不要再令朝廷百姓失望。”竟没有当廷要结论。

        不过朝臣们不是傻瓜,天灾又被称为天意示警,如民间有妖人、有冤情、帝君昏庸、朝有奸邪,都有可能招致天象示警。但凡有啥天灾,惯例不是皇帝下个罪己诏,就是宰相出来顶缸。

        当然了,后者出现的几率比较多。

        几个大学士在地动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做替罪羊的准备,不承想,凤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