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2 / 4)

+A -A

        两年多时间没见,这对兄妹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疏远,相反的却愈发亲近。

        莫愁如此,莫言同样如是。

        尤其是莫言,自老头去世后,心中第一次涌动起对亲情的眷念。

        送走莫愁后,莫言习惯性的将自己扒光,走进浴室。

        每次打坐修行,他都习惯先洗个澡,去除一身污垢,使身与心尽量契合。

        洗完澡,他将请勿打扰的牌子挂上,然后将门锁死。

        返身进卧室之前,又将窗户检查了一遍,确定不会有人打扰后,他才在厚厚的地毯上盘膝坐下。

        他本打算回到宛陵之后再凝聚心眼的,却因为上飞机之前的心血来潮,才临时决定在京都吸纳阴阳之气,尽快凝聚出心眼。

        直到此时,他依然无法确定,此番心血来潮究竟是因为什么。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心血来潮,绝不是《末法左道录》中所说的劫数。

        修行路上有三劫,一为人间劫,二为地动劫,三为青冥劫。简单点说,其实就是天、地、人三劫。

        在这个末法时代,因为灵气干涸,天劫与地劫早就名存实亡,渺渺不可见,剩下的只有人间劫。

        人间劫主要来自于七情六欲,情动,欲生,而后不能自持己身,最后因虚生实,化为哀恸杀身劫。

        然而,莫言虽是修行路上的菜鸟,但修行的却偏偏是神魂之道,修心多于修身,灵魂稳固无垢,最是克制人间的七情六欲,对这人间劫几乎就是天生克制。

        当然,神魂之道同样有劫数,但他只是刚刚跨入门槛,至少在三十年内,无需考虑这些。

        人间劫对他几乎没有威胁,心无所惧,自然就不会心血来潮。而神魂之道中的劫数则远在数十年之后,目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他可以确定,此番心血来潮另有源头,而非劫数来临前的预兆。

        究竟是什么原因,他无法肯定,只隐隐察觉,不管前路如何,只要凝聚出心眼,一切迷雾都可挥手而散。

        ……两枚半月形的玉符悬浮与莫言的眉心前。

        这两枚玉符一黑一白,相映成趣。

        白色玉符为阴阳聚气符中的阳符,内蕴至阳之气。

        黑色玉符为阴符,内蕴至阴之气。

        莫言将意识沉浸于灵台,正要会合本我吸纳阴阳之气,忽然灵光闪现,福至心灵……

        “等等,上次本我进入佩饰后,先天意识与后天意识的契合远比在灵台的时候更加稳固,隐约有大自在的意味。不如进入佩饰,试试在那里凝聚心眼。”

        神魂之道本无固定的修行方式,最讲究就是从心所欲,莫言心生此念,就再也无法遏制。

        他身随心动,本我意识立刻逸出灵台,进入佩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一品风流 第56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