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2 / 2)

+A -A

        “老刘,关于香港的家人,你大可放心。汪明荃小姐做事很能干的,她一定会把唐朝集团公司所有在外的高层领导的家属,照顾得妥妥当当的。当然,现在我们公司的实力已经不是几个月之前的公司了,你也可以让他们过来团聚团聚。”谭家宝先是宽慰刘维德,然后话题一转道:“老刘,我知道你这几个月非常辛苦,不但要为整个公司操劳,而且还要去世界各地寻找那些畅销书作家。拉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和一些美国作家的加盟,使我们出版公司迅速壮大起来。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你应该放开手脚,让你的助手和那些年轻人多干点……对了,我们过几天要印制一批内部管理教材,你要认真读一点。”

        金庸笑了笑说:“唐嘲,你就别说老刘了。唉,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这样工作的。自己不经手,心里不会踏实的。”

        谭家宝也笑了,他平常并没有多少时间与刘维德沟通,现在逮住机会了,他觉得应该多说几句,于是又说:“要把企业做大,这样干是肯定不行的。我们又没有三头六臂,这样管理,又怎么可能管理一个大型公司呢?抓大放小才是一个大企业老总必须要娴熟掌握的最基本的技巧。”

        “受教了。”刘维德点头不已。

        “呵呵,我也有和老刘一样的毛病。唐嘲,你的内部教材到时候也给我一份吧。看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学习一点是不行了。唉,其实我本该早点过来的,就是因为放心不下《明报》。现在我才知道,我在香港,可能《明报》还会更加糟糕。”金庸感叹起来,对于他的《明报》这个他花了十几年心血才铸就的报纸,他终究放心不下。

        听了金庸的语气,谭家宝不禁问道:“香港情况很糟糕吗?”

        金庸重重叹息一声道:“是啊,我天天被人骂,什么‘汉奸’、‘走狗’和‘豺狼庸’都被他们骂出来了。我算看出来了,这场运动完全是香港左派份子弄出来的,与北京毫无关系。”

        “这次你和《明报》牵连很深?”谭家宝问道。

        金庸点头道:“唐嘲,你离开香港的时候,曾经再三劝告我要隐忍。但是我这人这脾气就是这样。对于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我无法隐忍。特别是这一次,唉,香港经此一闹,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元气。”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之后,金庸开始讲述他在香港的遭遇了。

        ://bp;一百九十二侠之大者

        接着,金庸把这段时间香港和《明报》的一切都说了出来。提供://。原来,对于这场b动,金庸和“左派”一开始就站在对立面上。他反对左派势力采取过激的行动,支持港府严厉镇压b动。并在6月6日社评中,《明报》把矛头直接指向左派。

        由于《明报》支持港府、反对左派,6月5日,在澳门当权的左派势力宣布不准《明报》和《明报月刊》进入澳门,至此,已有十份香港报章被禁营销澳门。随后6月9日的《明报》社评《本报被禁营销澳门》,表明了《明报》不畏强权,决定与左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至此,金庸很清楚,对抗左派,已使《明报》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明报社社址在香港北角英皇道561号。为防意外,查良镛指示员工把《明报》所在的标记都拆了下来。此外,编辑部大门装上了铁闸,字房工人把铸字用的铅熔成铅液,以备暴徒来犯时防卫。有一天,几百名「左派」分子浩浩荡荡地冲到英皇大道之561号大厦,要砸《明报》。他们找了近半个小时还是找不到《明报》编辑部,后来找到时,《明报》编辑部已拉上大闸,而警方也在此时赶到。《明报》得以免遭砸烧之灾。

        左派分子见烧不到《明报》报馆,他们当然不会罢休。他们买通了印刷《明报》的建明印刷公司机房的一名员工,于6月23日凌晨,以偷偷摸摸的手法,撬换《明报》版面,并印行发售。结果,23日的《明报》一出版,全城哗然。原来,在《明报》第四版上,刊有一篇署名为明报机房工人斗委会的声明,题目是“敬告同业,行动起来”。声明说,《明报》机房工人已成立斗委会,呼吁同业行动起来,不可承印《明报》,等等。这段文字的排印和字体十分粗糙,完全不同于《明报》的其它字体,明眼人一看就发现这乃临时偷梁换柱而造成的。这起事件即为“六二三”事件。

        “六二三”事件发生后,建明印刷公司机房中即没有工人上班,一时间给《明报》的印刷出版造成困难。《明报》不得不采取权宜措施,暂时减少版面,只出一大张。直到几天之后,在其它一些印刷同业的支持下,《明报》克服了困难,恢复了原来的报纸张数,运作恢复正常。

        对于左派分子偷梁换柱的手段,《明报》发表一系列文章,对此严辞痛斥:并澄清斗委会乃子虚乌有。而另一方面,左派的行动进一步升级,他们烧巴士、烧电车、打巴士电车司机、炸邮政局、攻打茶楼、大石投掷行人和汽车、向警察投掷鱼炮、爆炸水管、烧报馆车辆……香港几乎变成一个恐怖世界,人人自危,而《明报》及其员工自然首当其冲,成为左派分子袭击的重点目标,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在朋友们的劝解下,金庸考虑到家人的安全。于是终于决定离开香港,到美国暂避一段时间。当然,此时的金庸,第一个就想到了谭家宝。因为谭家宝在事件发生之前,已经劝解过他,并且要他在合适的时候,来美国一聚。

        听完金庸的故事,谭家宝和刘维德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剽窃天下 第128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