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危险的移动
作者:陈行之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在深邃的时空背景上展示人物命运的长篇小说。
来自偏远山区的青年金超来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后进入单位工作,由此开始了复杂、微妙、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人生之旅。在金超和他的同事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种不可捉摸又不可抗拒的强大外力,时刻左右着他们的命运人生,将他们置于不易察觉的危险境地……
这部小说已经根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它不写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基本不涉及腐败问题,没有落于俗套地将故事表述为改革深化过程中的艰难和阵痛,也没有醉心于描写和总结厚黑哲学及技巧,而是本着知识分子的良知,以深挚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立场深入事件与人物,精细刻画出一幅权力与人性交互作用的惊心动魄的画卷。
危险其实不是来自于移动,而是来自于人本身。该书试图说明:人的命运都是在移动中完成的,人的命运既是自己选择,又是非我力量的强制规定。来自偏远地区的青年金超来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后进入单位工作,由此开始了复杂微妙、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人生之旅。在金超和他的同事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种不可捉摸又不可抗拒的强大外力,时刻左右着他们的命运人生,将他们置于不易察觉的危险境地,更可怕的是,这种力量从根本上又来源于人的自身。“我有责任给历史留下一份病理报告,留下一份档案,不管关于人的还是关于社会的”。也许这正是作者花费前后五六年的时间和心血创作《危险的移动》的动机所在。
本书文笔流畅,构思精巧,意象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长篇小说佳作。
正文
第一章你从哪里来
人在世上走一遭,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日子让人难以忘怀。这些特殊的日子一开始可能不被在意,但是它一旦进入人的生命年轮,就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不断被补充进新的内容,直到你刻骨铭心。
八月三十一日对于金超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日子。
这天早晨金超来到了首都北京,当时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天在他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意义。后来他无数次想起它,他发现所有成功的欢乐和遭受挫折的痛苦,都与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平平常常的日子有关,他的一切都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走进大城市。
当时,形象丑陋的北京西站还只是图纸上的一种设想,关于北京西站的种种腐败传闻还没有成为老百姓的街谈巷议,位于东长安街南侧的北京站仍是全国火车进京的主要门户。
这是一个讨人喜爱的小伙子,中等身材,面貌黧黑,目光纯净,就像所有从农村来的小伙子一样。他穿着短小的白色衬衫,肩胛处还印着没有洗掉的青草印痕;一条说不上什么颜色的裤子,膝盖处形成两个很大的隆起,裤脚磨出了毛边;一双城市里已经没有什么人穿了的蓝色球鞋,显然刚刚被擦拭过,橡胶部分白得耀眼。
和每年这个时候一样,北京院校在车站广场设立新生接待站,到处都是校旗和彩旗,大客车在稠密的人群中穿梭,把拘谨的新大学生们拉运到各个院校去。一些长时间等待的在校生,用高声叫卖式的招徕排解着寂寞,同时也显示已经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的优越,在新到的大学生中间造成压力。
金超怯怯地走着,在铺盖下面转动着头颅,在无数旗帜和横幅中寻找他考取的大学的名字。他在广场东侧发现了被风吹得有些倾斜的横幅,“中国文化大学”带给他一种亲切的感觉,这是他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无数次端详过的名字。这几个字带给他和父亲、母亲、弟弟、妹妹无尽的喜悦,在那个贫穷的小山村引起艳羡、欢喜和嫉妒,把谁也不放在眼里的普通人家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大户,就像人们看待和议论村长金秋明家里发生的事情一样。一个月之前还因为承包土地问题刮了父亲一个耳光的金秋明矜持地抚摸着通知书上的这几个字,说:“好的哩!娃娃,你咋是好好学习喀,毕了业,到咱县上当个大官,看咋受活!”
他脸上浮现出笑容,怀着愉快的心情快步向那里走去。
没走几步,金超的脚步就变得迟疑起来。他把行李放到地上,用胳膊擦了擦脸上和脖子上的汗水,远远地看着要去的地方。在几张桌子后面,站着五六个人,面向他这一边的似乎是两个大学生,一男一女,他们正在交谈,女生笑得很厉害,用一只手遮住了嘴巴,但是金超听不到她的笑声,广场上太嘈杂了。他觉得女生朝这边看了一下。当然,她是不会注意到他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