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1 / 2)

+A -A

        苏北很固执,笑了笑,不改初衷。

        所以,费黧当然不认为苏北不竭余力地抓胡杨的稿子在政治上有什么企图。

        谢绝当社长、总编辑之后不久,苏北就提出调回北京的申请。

        “回北京就那么重要?”费黧越来越难以理解苏北,“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都重新开始,我们又都到了一定岁数……你千万别把这看得太简单了。直到现在,我也认为你不当社长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事放下,不当就不当了,哦,连刊物主编也不干了……做一个大型文学刊物的主编,刊物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这是多好的一个局面?你总不能说当主编也不是你想干的事情吧?这可是你当初争取来的……”

        苏北说:“我知道,费黧。我离开省和这无关,纯粹是为了女儿。”

        “我又不同意了,”费黧又回到了当初讨论苏北要不要当社长时的状态,“省三千万人民,都有自己的女儿,怎么别人不担心女儿的教育问题?”

        (bp;……

        费黧又想到了这件事情,愤愤地说:“归根结底,你不应当回来……”

        胡杨阻拦费黧:“叶落归根,想回到度过童年的地方,人之常情。我就经常想回老家农村去,养几只鸡,几只鹅……”

        “北京是养鸡养鹅的地方吗?”费黧有时候说话很不客气,直直地盯视在苏北。“大地方复杂,苏北,你可千万小心,咱都不是弄那号事情的人……”

        苏北说:“哪号事情?”

        “争权夺利,是是非非……你不是那样的人,可是,只要你在人群里,就少不了这些事情。”

        苏北笑道:“费黧你放心。”

        “不过话说回来,”胡杨说,“稳住了以后,我看你还是要写东西,否则的话,真是太可惜了。”

        苏北说:“我也这样想。最终我还要落在写作上。”

        胡杨和费黧也就不再说什么,聊起了别的。

        ……

        王岚终究没有赶到机场。胡杨在电话里说:“那就算了,别来了。”

        苏北想象王岚让出租车掉转方向的情形,非常后悔没先到远东文艺出版社去接她。不知为什么,他很想和她见上一面,即使不说什么,见一面也好。

        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开始紧锣密鼓操作《最后一片戈壁》的出版。

        那段时间,吴运韬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这本书的运作上,把全中心所有相关部门都调动了起来:在排版、印制等环节上采取严密的防盗版措施,动员发行部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扩大发行,总编办公室制定和实施全套宣传方案……苏北俨然成了吴运韬的助手,介入了一切有关工作,在一些关键环节上提出了重要建议,吴运韬当即采纳,布置落实。办公室主任沈然对苏北的工作非常支持,联络了所有能够联络到的媒体,按照苏北拟定的方案一步步进行宣传,等到《最后一片戈壁》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完成三十万册印制任务之时,读书界已经被吊足了胃口,书商和各地新华书店唯恐进不到货,把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发行部挤得密不透风,发货之前,预付款已全部到齐。从来都在为无米下锅着急的财务处长马缃把吴运韬主任拉到一边,兴奋地说:“你知道我有多少钱到账了吗?”

        吴运韬问:“多少?”

        “……!”

        吴运韬闭住眼想了一下,认真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苏北这人可真行啊,看上去不起眼儿,真的做大事情呢!”

        吴运韬拍拍马缃的手:“钱的事,不要声张。”

        “我知道,我知道。”

        发行部制定的发行策略是:三个库房同一时间开始发货。发货那天,拉货的卡车排成一公里长龙,北京所有能够外运图书的火车站和汽车站都挤满了满头大汗的书商。三十多个小时不间断的工作以后,三十万册《最后一片戈壁》一扫而光,创造了出版界图书发行的奇迹!

        苏北常常感叹说,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有一支非常好的职工队伍,绝不是虚词,他是从实际感受中确认这一点的。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他以什么身份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都从来没有抱怨过这支队伍。他对所有为《最后一片戈壁》的成功运作付出汗水和辛劳的人心存感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危险的移动 第40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