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低着头,看着地面,感觉自己的脸灼热得如同着了火。他并不觉得受到这样的夸奖心里舒服,相反,他感觉有人在侮辱他的智力。好在吴运韬自己也并不希望扮演这样的侮辱人的角色,话题转到了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工作上。
“工作上的事情,我很想听你说说想法。”
苏北看着吴运韬,想从他的眼睛里读出到底有多大的真诚。苏北看到的不是虚饰,是地地道道的真诚。在这两个年龄并不差很多的男人之间,这种真诚已经消失很久很久了,终于再次看到它,苏北首先被感动了。
“老吴,”苏北吃力地说,“其实,我也没什么想法……”
吴运韬用亲切的笑意鼓励他说下去。
曾经下决心不和吴运韬谈东方文化出版中心问题的苏北,现在不再回避吴运韬的话题,轻声谈起了中心目前的状况,职工中要求改革的愿望,他甚至说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要发展,必须建立新的运作机制,在管理上下功夫……吴运韬听得非常认真,还特意从公文包中拿出笔记本,记下要点。
谈话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很长时间以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就中心的工作问题进行如此充分的讨论。
“你谈的非常重要,苏北。”吴运韬轻轻抚摸着笔记本,“中心的事情,还是需要领导班子里的每一个成员关心,这方面,我以前注意不够。金超的事情,我是这样看的,这个人本质上是好的,工作能力差一些,让他带这样一个单位,也真的难为他。我同意你对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现状的分析,看样子必须再迈一步了……”
吴运韬没再提苏北的那封辞职信,也没就辞职信中提到的问题发表见解,但是,两个人都清楚,他的所有话头,包括这次如此直接地谈论中心和金超的工作,都是那封信引发出来的。
“其实班子的整体力量是相当强的,要是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完全能够改变目前状况,”苏北停顿了一下,好像在想要不要把下面的话说出来。“比如夏昕,他对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非常关注,做过深入研究,对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问题,也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多听听他的意见,我相信,至少在管理问题上,会有新的起色,管理上来了,效益也会跟着上来……”
吴运韬连连点头,又翻开已经收起来的笔记本,记录着苏北的话。
此时,他好像突然意识到苏北是一个长期肩负领导责任的人,是《西北文学》主编,是一个曾经被省准备提拔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人。这些闪现到脑海里的意象,强化了他决定改正他做过的事情的意识。
现在的吴运韬极为真诚,苏北当然能够感觉到这一点。
“在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发展问题上,我和夏昕的很多见解是相同的,金超的最大局限是不善于听取意见,这些意见实际上都是对他工作的支持,他应当能够弄清楚这里面的道理……”
吴运韬不愿意听苏北对金超如此直接的指责。
“我知道了,”吴运韬仰靠在沙发上,思考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苏北。小康对我们抱着很大的期望,东方文化出版中心要发展,不能永远停止在目前水平上……这事咱们有时间再说。”
苏北因为说了太多的话有些亢奋。
吴运韬扭转了话题:“你现在还在写小说吗?”
“有时间也写一点儿。”
“还是不要放弃,”吴运韬意味深长地说,“我还记得胡杨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苏北在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多了一个出版家,少了一个作家。其实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但是,现在很难为你提供创作的条件。小康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你说是不是?所以,我在想,我们现在恐怕不能想别的,还是要一心一意地想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怎样发展起来,因为我们身上肩负着责任,这样,你的创作就要服从于工作大局了……但是你不要放,我可不想担毁了一个作家的恶名……”
两个人都笑起来。
吴运韬拍拍苏北的手,说:“那我就走了。”
苏北送吴运韬到门口。
此刻,他觉得世界正在变得温暖起来。往外面看去,最近一直灰蒙蒙的天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辽阔高远起来,一群耀眼的白鸽响着动人的鸽哨掠过对面的大楼……这个城市真的这样可爱吗?
他仍然继续收拾屋子里的物品,然而,他越来越不知道应当怎样归拢他的东西了。
吴运韬最终还是没有出席金超为张柏林举行的送别宴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