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3 / 4)

+A -A

        继宗被棠儿逼得只有喝酒的份,最后干脆爬在桌子上装醉,说啥也不起来了。

        “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是大伙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

        第十二章爆炸(2)

        第二天天刚擦黑时,田三如约赶到,他带了两把新打制的“洛阳铲”。

        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洛阳铲”,王金龙四人对“洛阳铲”的形制充满好奇。

        “洛阳铲”其实不是传统形状的铲,“洛阳铲”整体呈空心圆柱体,有八分粗,三十分长,口部微张,壁厚一分左右,刃部锋利,后部有柄孔,用以安装木柄。

        使用时将“洛阳铲”奋力向土里插去,土便被挤进圆柱体空腔里,往上一提,土便被带出,因此“洛阳铲”具有镢头和铲子的双重功效,加上重量大,又非常锋利,所以用其打洞极为神速。

        此铲早年由河南洛阳一带盗墓贼发明使用,故而得名“洛阳铲”。

        当晚,五人悄悄来到据点东北角槐树林。

        田三一双贼亮的眼睛测算着距离,盘算着打洞的计划,然后胸有成竹地对他们说:“十六天、指定把洞挖到每个炮楼底下。”

        于是五个人便开始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竖洞挖在树林里,这样便于隐弊,向下挖了一丈五之后便开始掏平洞,目的是要避开据点外围的壕沟。

        掏出的新土用麻袋背到树林深处均匀撒开,第二天土就干了,即使有人看见也不会起疑心,洞口每天用一块大石板封起来以防别人发现。

        其实这个树林靠近鬼子据点,一般不会也不敢有人进来。

        工程进展极为顺利,第十六天时大功告成。

        地道从据点东北角进入,东北角和西南角在一条对角线上,所以极易定位,在对角线的中间又掏了个贯通东南角和西北角的地道,每条地道的尽头上部就是鬼子炮楼的地基,而地面上的鬼子营房正好分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上。

        第一条地道几乎没使用什么定位设备就顺利贯通,第二条地道却费了田三好大的劲,又是罗盘、又是水平仪,中间还返工了六次,整整比第一条多用了两天时间。

        剩下就是往里放炸药了。

        每个炮楼底下是五桶硝酸甘油,由于鬼子有六排营房,分布区域较大,所以在营房下部整整放了二十桶硝酸甘油,每堆硝酸甘油桶中间是一箱用来引爆的黄色炸药和雷管,安放炸药又用去了两天时间。

        为了保证能同时起爆,五根导火索一样长。

        午夜子时,哥五个一人点了一个导火索,然后退到树林深处,静静地等着那一声巨响,时间似乎过得很慢,终于他们感到大地猛然摇动起来,紧接着才是几声沉闷的爆炸声,炮楼上的探照灯霎时全灭了,然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而爆炸只有短短几秒钟,没有听见鬼子的鬼哭狼嚎声,也没有火光冲天,哥几个有些扫兴,因为他们想象中的场面并没有出现,据点里似乎就没有鬼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鬼子的噩梦 第19章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