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参考报》的新闻引起了赵星驰的主意,编辑夏青青。
“参考报?他也会来凑热闹?”赵星驰有些不可思议,他可是知道《参考报》的流弊之处。
再看新闻的内容,赵星驰立即“哟呵”的笑了一下,感觉挺有意思的。因为在这则新闻里面,夏青青编辑居然只是简短的描述了一下《射雕英雄传》取得的成绩,然后就大篇幅的介绍“题临安邸”这首诗,在盛赞了一句“毫无疑问,这是一首足以名流千古的绝妙好诗!”之后,在下面开了一个很长的篇幅进行赏析。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进一步抒发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夏青青?女孩子么?我记住你了。”赵星驰微微一笑。
第八十六章收购广告公司
昌南市,王德忠家中。
“好书!好书!果然是好书!”王德忠盯着自己的平板电脑一直没有起身,一起身就突然大声叫好,神色激动的道:“尤其是这首诗,真是绝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绝,真是绝了,相信这个世上没有人能比星驰更会写诗了。”
“爸,你干嘛啊,吓了我一大跳?”坐在沙发椅上的王美霞转过头来没好气的说道,正看棒子剧看得起劲,看到欧巴即将和恩呢滚床单,谁知道被王德忠给打岔了。
“是啊,老王,没事叫啥叫啊?怪吓人的。”李雪兰也埋怨了王德忠一下,和王美霞一样,她也正追看棒子剧呢。
王德忠顿时无语,然后生气的道:“我说你们俩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母女啊,看电视啥都不喜欢看,就爱看一些无脑的泡菜剧,你们不腻我都听腻了。”
李雪兰立即不干了,顶了他一句:“你一个大老爷们懂什么?”
“老妈威武。”王美霞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没心没肺的。
“……”王德忠。
十分钟之后,泡菜剧终于结束了,李雪兰开始收拾屋子,王美霞则窜回了自己的卧室,梳妆打扮一番后这才下了楼,然后拎着个包包朝门外走去。
王德忠虽然还在回味《射雕英雄传》,但眼睛的余光还是瞥到了王美霞的动静。
现在,王德忠对于女儿的事情,他已经没力气再管了,气也生不出来了,但嘴上还是忍不住要说上两句:“我说美霞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是时候定定心了,赶紧找个婆家嫁了,以后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我和你妈也就放心了。”
王美霞撇了撇嘴:“我也想啊,可是不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吗?”
王德忠道:“怎么就没有找到,我看星驰就挺不错的,忠厚老实,年轻帅气,又这么有才华,家庭条件和我家也配得上。”
“爸,你怎么又来了?赵星驰那家伙是不是给你灌了汤啊,怎么老是想着把你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啊?”王美霞不满的回了一句。
“胡说八道!”王德忠板着一张脸训斥道:“我看呐,还是你自己本事没有,偏偏心高气傲的很,这个不行那个不挑。你看看你的那些同学,还有几个没嫁的?孩子都快打酱油了,你却还跟个没事人一样。”
王美霞翻了翻白眼,不屑的道:“什么跟什么呀,我很多同学就没有结婚。再说了,你怎么知道我没有本事?一天到晚在我耳边说赵星驰多有本事,多有本事,他有什么本事啊?不就会写几本破书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王德忠气得差点吐血,赶紧深吸了几口气将情绪平复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