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1 / 3)

+A -A

        他的学生听得哈哈大笑。

        在生活中,和杨兴展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杨兴展非常喜爱武侠小说,尤其是这两年,更是对到了痴迷的程度,授课的时候都嘴里都常常冒出武侠小说中的句子或者人名。

        杨兴展最爱看的是赵星驰的《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尤其是《笑傲江湖》,更是爱不释手。但是。如果问杨兴展最喜欢这些小说中的那个人物时,杨兴展的答案却是《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说杨过很像他,在杨过的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子。

        问他最喜欢哪个武侠作家,杨兴展必然答赵星驰。

        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赵星驰的武侠小说,杨兴展会说出很多理由,甚至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天一夜。

        令所有人感到不解和震惊的是,杨兴展甚至还向学校提过一个建议。在中文系开设“赵学”研究,也即专门研究赵星驰的武侠小说的学说!

        赵学!

        不管是谁,听懂了这个名词之后,都会感到不解和震惊,茫然失措。然后想也不想就反对。原因很简单,赵星驰他算哪根葱?他有什么学术成就?他现在才多大?他有什么资格让他的著作成为一种学说?

        幸好学校领导没有同意,学生和老师这才消停了下去,但从那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杨兴展对于赵星驰的看重。

        杨兴展觉得很可惜,所以也没再提这事,不过心理面一直再琢磨着如何把这件事给办成。

        赵学研究,并不是杨兴展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武侠小说的诞生历史很早,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不过是文言文,而且并没有形成体系,所以在学术界归类为“志人小说”,也即以“人”为核心的小说;与之相对的是“志怪小说”,以“鬼怪”为核心。

        现在的武侠小说传承发展自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到新华夏成立后经过一代武侠宗师“青龙子”的大力发展,武侠小说这才彻底成形,不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开始上升到人文艺术的领域,成为文学的一支。

        但是,青龙子以及之后的武侠作家,并没有继续深化,依然保留有旧时代武侠小说的特征,始终混迹于草莽之间,停留在简单的替天行道层次。

        杨兴展喜欢看武侠小说,但看多了这种草莽的替天行道,他很快就觉得腻味了,弃书不看之外,更多的还是深深的失望。

        直到赵星驰的《射雕英雄传》出现!

        《射雕英雄传》刚开始更新的时候,杨兴展没有看。虽然因为老友曾宪文的关系,他对于赵星驰这个“眦睚必报”的小子很有印象,但是武侠小说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开始在网络小说的冲击之下逐渐走向没落,所以他提不起任何的兴趣,也不认为赵星驰这个毛头小子能够写出什么好的武侠小说来。

        直到有一天他那个每天晚上都在外面游荡的小儿子开始会回家了,而且还非常的准时,八点钟之前一定到家。

        杨兴展在惊喜之余,也非常奇怪,所以在小儿子第三次准时回家的时候,他问了为什么。

        小儿子的回答再次让他大是奇怪,因为小儿子居然回答道:“老爷子明知故问啊,你可以看《射雕英雄传》,我就不可以看吗?”

        杨兴展知道,小儿子深受他的影响,也爱看武侠小说。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让小儿子主动回家的居然是《射雕英雄传》这部武侠小说!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杨兴展开始翻看《射雕英雄传》。

        也从那个时候起,华夏多了一个赵星驰的武侠迷,更多了一个自觉的开始向别人推销赵星驰学说的教授。

        杨兴展对《射雕英雄传》是赞叹不已的,虽然前面的几章让他看到了旧时代武侠的特点。但是随着情节的进展,《射雕英雄传》越来越展现出新派武侠的锐利锋芒,就像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一寸一寸的露出,到最后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让人发自内心的震撼和叹服,心悦诚服。

        大智若愚的郭靖、爽朗豁达的令狐冲、孤傲狂绝的杨过、重情重义的陆小凤……,一个又一个鲜明的形象,杨兴展看得是如痴如醉。在学校的时候还好些。但是到了家里,杨兴展每每看到高兴处,他就手舞足蹈的,像极了“老顽童”周伯通。

        以上这些,是他动“赵学研究”心思的主因。

        赵星驰暂时封笔,杨兴展是极为可惜的,每天猫爪子挠似的,恨不得跑到魔都去逼迫赵星驰开写新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华娱高手 第166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