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3 / 3)

+A -A

        《青春雪》第七章(2)

        按门铃,一个与陈玲年龄相仿的姑娘来开门,见是陈玲,立刻欢快地叫了起来:

        “玲姐,你还知道来啊?整天光恋你那白马王子了!”

        这姑娘一看就是个爽快脾气,一串炮放完之后才发现旁边站着的蒋立言,忙又“噢”的一声收了嘴。

        “嗨,你好!”蒋立言和她打了声招呼,他知道这就是陈玲常提起的妹妹陈亚萍。待进了屋,他禁不住不怀好意地想:若论家庭条件而言,找这个亚萍要比找陈玲合算。

        叔叔和婶婶见陈玲来很高兴,忙从冰箱里拿出苹果、饮料;打狗看主人,陈主任递给蒋立言一支“三五”,蒋立言把手一晃,习惯性地说“不会”。

        中午十一点半,他俩正是为赶饭而来。婶婶打发亚萍下楼买菜,陈玲到厨房帮忙,和婶婶嘀嘀咕咕地不知说些什么,客厅里只剩下主任和蒋立言对坐。

        “早想来看您了,只是工作忙,脱不开身。”蒋立言谨慎地说。

        “哦,我早就知道你了,小玲给我们打过电话,你们得时间就过来玩吧,这儿不是外处。”不愧是领导,陈主任的话说得非常得体,“叫你小蒋吧,你们文联工作怎么样?听小玲说你发表了不少东西,很有才气嘛,年轻人能做到这样很难得。”

        “哪里,我只是学好专业而已。在我们单位,职业就是写,马马虎虎。”蒋立言谦虚地说。

        “我不懂文艺,不过听说现如今诗的市场很小,不如小说卖得快。”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

        诗作为一种精琢细品的文艺形式,已不太适应当代人……”蒋立言为诗、也为自己开脱着。

        “这个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你和小玲以后要生活,要有经济基础,什么房子啊,职位啊──这些也许你现在看起来低俗,可以后你就会明白,这些都是十分有用的。小玲的爸妈对你们的事有一定的意见,也是出于这些考虑。我们是看着小玲长大的,当然希望她以后的生活能幸福、安定,老人们都是一片苦心。你来自农村,基础很薄弱,现在你们就面临着经济方面的考验,如果以后结了婚,有了小孩,那负担还会加重,对这些,你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听着充满官腔、教训般的却又让人说不出什么来的话,蒋立言抑制不住地气愤起来:自己一直被陈家考察、论证着,在他们眼里,自己的能力、才华已被物化了,能挣多少人民币,能谋什么官,能置多大产业等等;他们在为陈玲安排着、选择着,而自己只是一颗份量尚轻的砝码而已;他们不会注重当事人之间的感情的,在他们眼中,感情与物质基础相比又算什么呢?自己来自农村,农村又怎么了?这几年自己已成了村里的一个榜样,终日劳作的父母对儿子领回的未来儿媳妇又说什么了?他们只是看到儿子的终身大事有了着落就不加思索地高兴,不评头论足,是因为他们的农民身份不配吗?而自己,就只能以一村的骄傲,以满腹才华,来换取小市民们进行的百般挑剔吗?

        距离,蒋立言悲哀而又清醒地感到了他与陈玲之间的那段距离。

        3、

        皎皎者易污,象在蒋立言等人心中光洁美妙的许宁娜一类,一夜之间就变得污秽不堪,真叫他们一时间不能来个脑筋急转弯。打架、偷窃、卖淫可以说天天都有,但这种事一旦发生在自己身边,且是有着良好公众形象的静美型的许宁娜,不禁让人有满肚子牢骚要发泄。印象,尤其是第一印象,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痛苦源泉之一。

        他们三个又凑在了一起,说,好象是文联的议会一样。

        “我调查过了,在地市文联合并以前,许宁娜和‘黄欲河’根本就不认识,这么快就粘在一起去了,真是匪夷所思!”陈秋田不但身材瘦小,而且还具有钻洞窥阴的嗜好。

        “真是难以想象,一个淑女在很短的时间内痴迷上一个赖蛤蟆,这堪称文联的一大谜,咄咄怪事!”“你这话有逻辑上的错误:淑女是不会垂青于赖蛤蟆的,除非在淑女被药物迷了本性的前提下,否则的话,所谓赖蛤蟆就不是赖蛤蟆,或者淑女是冒牌淑女!”蒋立言对阿贵进行更正。

        《青春雪》第七章(3)

        “哎,最近说话怎么老是曲里拐弯儿的,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阿贵关心地摸了摸蒋立言的额头。

        “失恋使人深刻,悲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青春雪 第13章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