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1 / 2)

+A -A

        缬甑拥矗斐疽老】裳啊阋缓炔瑁两诹羯シ诺那鳎胂竽谴夯镌隆18怯晟劾锫匆槐蜕。踩缭贫浒阌巫摺b妨∫罚甑吻逍隆蜕≈拢袷指咔妫冀抻?br/

        胡秋月看着丈夫出神的样子,忍不住问:不好听吗?她指的是曲子。金首志摇头,所问非所答地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胡秋月不懂男人的话,但是直觉告诉她,男人又在想那个苗兰了。她不好说什么,止不住有泪雾袭来。金首志看看妻子,叹曰:“落落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第十四章(5)

        新习惯居然这样容易养成,安逸确实比流离舒坦,这是金首志一生中最安稳的时期。整个神经松弛下来,就禁不住想起老家来,接连去了几回信,大体知道了家中的变故,父亲早故去了,母亲和姐姐的生活还不错。他托付可靠的人专程去了老家,送去了银票,略解内心歉疚。故乡遥远着,但足够亲切,他在信中诚挚地邀请他们来唐山作客,路资由他来付。秋月是娴静的,总会恰倒好处地递茶倒水,体贴到无微不至。金首志时常诧异,他发觉自己也不过是世俗之人,太容易满足了,原来的压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他甚至想到,生活本来就是简单的,为什么非要把它弄复杂呢?但是金首志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既是鼓动下属,也是勉励自己。这些年,他又读了不少书,人更添了儒雅之气。印刷厂是每天必到之所,他喜欢浓郁的油墨清香,喜欢那些有趣的铅字,看着一张张报纸从印刷机里翻滚出来,就感觉安稳。金社长本不是写文章的高手,半路出家却有极高的悟性,可以说有与生俱来的新闻敏感性,常让同事吃惊不小。金首志讨厌花里胡哨的文风,推崇单刀直入似的思辩。那天有一个瘦得像钢笔似的男人来报社,和金社长探讨新月派诗歌之主张,请求开个专版予以声援。形销骨立的诗人恭恭敬敬递上几首爱情诗,金首志并不怠慢,逐行逐句地拜读,很是认真,他从来不怠慢作者。诗人眼巴巴地等着金社长的赞扬,赞扬他的新诗或者别的什么,不想金社长轻轻吐出两个字:“矫情!”

        诗人不高兴了,极其失望地说:“看来你也是个俗人,爱情是崇高的。”

        “国家快完蛋了,还写这玩意儿?”金首志拍拍那瘦削的肩膀,说:“兄弟啊,笔应该是利器,多点报国之心吧。”

        金社长掌控的《光华》报有些硬邦邦的,没有文学青年的用武之地,没有风花雪月的柔媚之气,全是铿锵掷地的金石之声,最出彩处在于点评时政,笔锋犀利,痛击时弊。办报之初,就推出《开滦煤矿惨剧之调查》、《直隶兵灾考》、《青岛工人被杀详情》等多篇文章,读者无不心惊肉跳,报纸发行量激增,连天津《大公报》这样的巨擘也为之侧目。三一八惨案之后,举国哗然,《光华》报赫然刊出标语:逐日兵出奉!请段贼滚蛋!该报详尽分析了局势,提出“反驳列强之通牒”、“固大沽之国防”、“反对日舰援助奉军上陆”、“追究段执政府之责任”等多项主张。一时间,《光华》报名声大噪,远播平津,由此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第十五章(1)

        1926年奉天势力空前膨胀,在平定了郭松龄部的倒戈之后,张作霖联合吴佩孚、阎锡山,以“反赤”为名大举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4月间,张学良、韩麟春率部第三次出兵山海关,重新占领了平津地区,此后相继攻克南口、张家口。在奉军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东北地区尚武之风日炙。这天,王宝安匆匆来县城找赵前。女婿跑得气息不匀,话说起来没头没脑:“不好了,宝林跑了。”

        “嗯?”赵副经理脸色阴沉。

        “说是去奉天了,留了封信。”

        赵前接过信笺飞快地看了看,眼睛一亮,脱口赞叹道:“好小子,有志气!去东北讲武堂了。”

        女婿说:“走得够远。”

        赵前说:“你懂个啥?丫头要浪,小子要闯!老虎窝不出几只老虎还成?”

        “俺爹知道,上老火了。”

        “别提你爹!”赵前怒气难平,不失时机地挖苦道:“嘿,好歹儿子比老子强!”

        王大猫本来就嘴笨,这会更不知说何是好,直到接过岳父甩过的一只洋烟卷儿后,才稳住了心神。香烟吞进肚,有了胆子,问:“爹,讲武堂是啥名堂?”

        “培训武官的地方,军校。”

        有无知才显衬出高深,赵前说:“少帅学良就是打讲武堂出身的,没出息的人想念还念不上呢。”“嗯,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宝林一毕业就是个营长,少校哩。”赵前越说兴致越高:“奉天还有航空学校哩,开飞机的。咦,宝林考的第几期?炮兵还是工兵?”赵前说完就有些后悔了,关于炮兵还是工兵的问题根本就不该问女婿,问了也白问。他瞥了眼憨头憨脑的大女婿,起身踱步,像是自言自语:“我寻思,大帅进北京城没准要坐龙廷的,要是……”赵前站住了,打住了话头。

        赵某人的态度对王家还是有影响力的,全家人安稳了下来,王家也由此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赵金氏听说此事,急得快跳起来:“啥营长不营长的!狗屁个少校!都是扛枪打仗的行当。”女人自有女人的道理:“啥光宗耀祖?俺不懂!俺只知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那一刻,赵金氏特别地理解母亲,理解母亲对金首志的牵挂。她哺乳过王宝林,提起宝林就满腹柔肠,坐卧不安。她唠叨:“二虎是俺儿子,吃俺的奶。”

        赵前觉得女人嘴碎,触动之余做出了新决定,送赵成华去奉天念书,还宣称过几年把二儿子也送去。寂静多时的赵家大院忽然热闹起来,荆先生、老牟等人赶来送行,人却远远地站在一旁,赵前注意到王德发没来,内心隐然有些失落。赵前明显感觉到人们的疏远,尽量摆出平易近人的姿态,以打破不自然的气氛。他笑着招手说:“躲得那么远干啥?”

        匆忙之间,赵副经理没忘探视岳母,金老太专心致志地摆弄她的包裹,盯了盯女婿说:“俺儿子做了大帅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虎魂 第39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