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你的腿脚有好一点没有?”
“没事,想当年美国人的炮火都打不死我,这一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王耀庆是山西人,盛行豪迈,朝鲜战争之后,王耀庆由于受伤比较的严重,就被调到了后方做文秘工作,后来并一直在杭州呆了下来!
“就知道嘴硬,不归啊别听他的,路都不能走了还要逞强!”王奶奶也是一个急脾气,而且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爱慕虚荣的人,只是她说完之后,王耀庆马上板起脸来了。
“王老身体这么好,肯定会很快就好起来的!”我见气氛有点不对,连忙解围道。
第一百五十一节凤凰高飞
大家国庆长假快乐!
“你这里有没有宋代的工笔画啊?”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以及商业的一个顶峰,虽然两宋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而宋朝政府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积贫积弱的印象,但是宋朝的经济却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随着宋朝商业的不断繁荣,特别是在北宋时期,中国文明再一次攀上高峰,无论是文学、书画艺术、陶瓷、理学,宋朝的先民们创造出了许多我们至今都难以逾越的经典
中国散文的唐宋八大家之中北宋就独占宋朝更是将词的形式发挥到了极致,宋代的书画家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全才苏轼和书画皇帝宋徽宗赵,在瓷器上北宋的五大名窑个个都是精品,而程朱理学更是奠定了中国之后几百年的封建制度,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而这么多的艺术精品里面,我最钟爱的还是以宋代宫廷绘画中的工笔画,那种细致入微的画风,天使般逼真魔鬼般相似,可谓是中华五千文化工笔画的巅峰之作,从而受到了众多的追捧。
“有是有,但是您也知道这都是近现代的临本!”近代小名家的宋代临本的价格就已经不菲了,而那些近千年历史的宋代工笔画早就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尺十万以上的价格,这已经是超出了店面的经营范围。
“我知道,我看看你们这里都有些什么画吧,我对书画可比那些陶陶罐罐感兴趣多了。”宋代书画的真迹早就已经是国宝级的了,已经很少有又在市面上流通的了,就是有也早已经成了各大拍卖行所追捧的拍品,哪里还有在店铺里面等着卖的啊?
“那您跟我来,我们楼上是卖画的!”
“最好是有些年代的,就是七八十年代的也好啊!”同样的古董可是越古老越值钱,而也只有上了年份的东西才能算是古董。
给您找去,宋代工笔画临本,还有其他的吗?”
“其他的,那些比较接近宋明画风的写实画你都找出来给我看一下,比如你们桌上的这幅长卷就很不错嘛点高了吧!”到了二楼,情况跟一楼的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这一楼陶陶罐罐的像是刚刚拆了房子在收拾东西,二楼的诗情画意仿佛是让人置身于画室,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赝品。
“这个画卷绝对不贵。这幅画是沈阳美术学院地一个教授画地。只是他这幅画没有签名。他地签名画作每平方尺就差不多要五千!”在艺术品商业化地今天。很多地画作其实卖地并不仅是她地艺术含量。还有这画家地名气。同一个画家地画作。有没有署名这个价格相差可就大了。既然在一张画作上签个名字就能让自己地作品涨价。那为什么他们会吝啬这一笔呢。原因特别简单。如果画家在自己地每一张作品上都签名地话。那画家每一张画作地价格就都会很高。价格高了画家卖出去地画也就少了。卖出去地画少了画家地经济来源也就少了。而很多画家通常除了卖画就没有其他地经济来源了。为了吃饭。他们只能让让自己地一部分地画作一比较低地价格出售。
“原来如此。这画要是写上个中美院教授地名字。估计价格就要翻个十倍了!”这幅描绘北国风光地长卷地确手笔不凡啊。很有独到之处。从右至左仔细地描绘了东北地高山雪景。大气蓬勃啊!
“可能还不知!”
“只是这场卷我买过去也没有地方摆。不好收藏啊!”通常我们购买艺术品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收藏。二是投资。三是送人。现在这幅画作收藏吧。只能卷起来还不好挂出来展示……投资吧。由于没有作者地签名升值地空间也是非常地有限。那就只能拿去送人了。只是现在并没有要送礼地人。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派地上用场。
不过说实话。这家店里面地稀奇货还是蛮多地。不仅有高仿中国历代地名家名品。更有我们近现代一些小名家地高档之作。让我有点目不暇接地感觉。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山石树木、鱼鸟花虫无奇不有。
虽然并不是名家名作。但是其中地造诣已经是相当地高了。甚至可以说这里地每一幅画作我都想要买。可能是一直都没有收藏过书画地缘故。二十几年地热爱。此时此刻让我对这些一笔一划勾勒出来地艺术精品更加地喜欢。然而每当我想要出钱买下来地时候。商人对于金钱地敏感让我变地谨慎起来。毕竟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投资。
不过今天鬼使神
到这里,已经是让我重新勾起了往昔的回忆,已经压艺术生命,我并没有受过系统的书法绘画训练,但是前后六七年的时间下来,我发现其实我在书法的层面上还是很有造诣的,只是没有名师的指点,而我长期以来的主要精力也没有放在这上面,所以虽然张裕林生日那一天他们一直是赞誉我的书法,但是自己到底有多少的斤两我自己心里清楚的很。
“一这幅画不错啊!”这个时候,我打开了一幅竖轴,纸张有点破旧,但是里面的景致马上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在三尺开方的画面中三只小麻雀在梅花盛开的腊月,争相攀爬高枝,快乐的嬉戏着,画面惟妙惟肖十分的逼真,旁边提有用瘦金体书写的小词: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杏花笑吐禾犹浅。又还是、春将半芳时开宴。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
而最重要的这幅画的署名竟然是宋徽宗赵,我简直就是以为这是一幅真迹,魔鬼般相似的画面,标志性的瘦金体,以及宋徽宗独特的题名“一大天”,再加上若影若现的赵的专用印章,要不是我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发现了这幅画,还有三只麻雀肥胖的身体以及呆板的眼神,瘦金体书写的小词笔画不流利,我还以为我捡到宝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