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错,错的是命运。”
吉尔吉特20年1月29日
“罕萨失守了,而我却得到一枚英雄转轮奖章。”从罕萨退到吉尔吉特的拉奥,用这句话开始了他今天的日记。
在全军受挫的时刻,被一位中将把奖章别到胸前,技奥狠感到有些羞愧。尽管被中国人的强大攻势击退的不是他的190营,可毕竟是印度军队。
刚一交手就能感觉出来,中国人跟巴基斯坦人完全不同,而印度人在他们面前的撤退却不亚于巴基斯坦人。撤退速度不快的,几乎都成了俘虏。在中国人写下的长长一串俘虏名单中,包括了拉奥的旅长内凯的名字。第一天就有准将级人员被俘,这在整个与巴基斯坦人的克什米尔作战中都不曾有过。
让拉奥惊讶的不是内凯旅长的被俘,而是中国陆军与世界各国陆军的根本不同。
从编成上看,它已经没有纯粹意义的步兵了,没有坦克,没有装甲车,没有一切在地面上行动并被地面所制约的武器装备。他们的陆军己完全直升机化,从而可以在任何一树之高的空间上展开他们的地面战役。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按照那两位上校在《飞行陆战》一书中要求的那样,把坦克和一切地面装备逐出了战场。
当然,他们还没拥有像拉奥的190营那么先进的卡一50单座武装直升机,这是唯一值得拉奥自豪的事情。但也仅止是自豪而已。因为他们的直升机战术似乎耍更合理一些。当你的直升机性能过于全能化时,你就会对它产生一种全能式的依赖。中国人则不同,他们把直升机的性能全部分解了,使每种直升机只具备一种突出的性能,或通讯指挥,或侦察预警,或对地攻击,或空中格斗,最后,再到空中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战斗群。这样既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直升机制造成本,又大大提高了直升机整体配合的战术水平,真是一举两得。
这种组合如同一种效率倍增器,使每架性能单一的直升机一经组合,便产生了凶悍异常的战斗力。
再勇猛的狮子也斗不过成群的恶狼。
中国人使用的就是直升机狼群战术,这是拉奥在“十14战斗报告”中得出的结论。
为了支持他的这一结论,他特意在报告中举例说明:
“在罕萨城西南郊,我亲眼目睹了他们以这种战术对我陆军一个一72坦克营发起的狼群式进攻。三十六架不同型号、不同性能的直升机,从不同的空间层次向我坦克营扑来,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外围一千公尺高度警戒的是侦察预警机,在它周围盘旋的是空中格斗机,在内圈中央的是通讯指挥机,而担负主要攻击任务的则是二十架对地攻击机。这种被分解了的作战性能,虽然在每一架卡一5的单机上全都具备,但其所能达到的作战效果,却非单架的卡一50可比。因为仅用了一个彼次的俯冲攻击,我方一个营近五十辆坦克就几乎全部被击毁。
只有三名坦克手从炸毁的坦克中跳出来逃命,又马上被第二个波次的俯冲攻击所吞没。
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一个坦克营的被歼,仅用了不到五分钟时间。
“当我派出十二架卡一5前去增援我坦克营时,才发现敌方专门用于空中格斗的直升机,由于性能单一,反而在与卡一5遭遇时,显示出更加灵巧敏捷快速凶狠的空中搏斗技能。结果双方各自损失直升机两架,但从价值成本计算,我方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对方。”
也就是在拉奥所描述的这场战斗之后,罕萨失守了。拉奥从他的“雌鹿”上向下看去,被中国军队击溃的印军士兵,像洪水一样从罕萨城溃泄了出来,一发而不可止。许多士兵没有倒在中国军人的枪弹下,却死在前拥后挤的跺踏之下。那情景让拉奥惨不忍睹。
在经历过这样的战斗之后,拉奥还能泰然面对把那放转轮英雄奖章别在他胸前的普拉卡希将军吗?
墨西拿2000年1月29日
“撤哈拉王子”号一路上出了好几回毛病,停停再走,走走又停,起到墨西拿时,已是29日的正午。
罗梅洛在岸上整整等了五个小时。
“真对不起,老朋友,我的‘王子’看来得大修了,才十天时间就让那帮俄国佬糟踏成一个走不动路的老太婆。”艾哈德一边和罗梅洛拥抱,一边作解释。
“没什么,只要那个梅林根还有时间等就行。”罗梅洛说着抬手看了下表。
“我雇的水上飞机到了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