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厂长告诉她,他们一直是市煤碳公司长年供应,有时厂子经济转不过,拖几个月款也无所谓,反正都是国营公司,要是接了这批货,怕煤碳公司有意见了,在这时候是来追讨货款,厂里困难就大了,如果孟处长是给部里办事,再大的困难也得办,再说,部里也还招呼得住煤碳公司的。
殷若梅边听,脑子里就风快地在转,立即问煤碳公司给厂里的价格是多少?孟浪给厂里的报价又是多少?暗示对方要坚持原则,以公对公!
殷若梅放下电话,心里就不平静了,难怪孟浪要辞官下海,原来他是在利用他在组织部的影响,赚他自己的钱!
想到此,她心里本就还未消除的不平衡更像狂风吹湖面般泛起波涛来:他利用求部长的仁慈宽厚,占了部里几十万资金,我殷若梅得到了什么?我为什么不可以给丈夫的公司拉一点生意?
殷若梅虽然不会做生意,但两口子平时耳濡目染,她还是懂得一点窍门。拿起电话就拨煤碳公司,终究心里没底,又拨了丈夫办公室的电话。
殷若梅按丈夫教给的步骤,最后居然要给孟浪打电话,但是想了半天,却不知打哪个号码。作难了一会,突然计上心来:打到了环卫局公厕管理处,找到了于灿语。于灿语听说是组织部的殷处长,就说孟浪昨晚没回家。她对孟浪的辞职下海根本不赞成,因为还在为孟小凤的事儿打着冷战暗中较劲,于灿语口中隐忍不说。她也不知殷若梅找孟浪究竟什么事?反正认为组织上的事儿总要认真对待才好,就答应等孟浪回来一定转告,让他来找你。
孟浪直等到晚上九点过才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一直钻进厨房,锅冷灶冷,残汤剩饭也没有,只好自己打火煮面条。于灿语在客厅看电视,表面上无动于衷,那眼角的余光却一直在随他游走。心中就暗自嘀咕:出门进门都不打个招呼,谁又不是你肚里的蛔食虫,知道你这一大晚上还没有吃饭?就算要人家给伺候到面前,张三李四王麻子,金口玉牙也该舍得叫一声!
面条煮熟了,孟浪端在手上,也不同于灿语坐在沙发上,也不坐桌子。就站在饭厅和客厅之间,眼睛瞟着电视,嘴里悉悉地扒面条,刚煮熟,又放了红油辣椒,又烧又烫,于灿语就听见他不停地扑扑吹气。
“徐处长和组织部的殷处长都有事找你。他们要我给你说。”
于灿语头也不转,眼睛仍然不离电视,完全像是在自言自语。但她知道自己的声音足以让旁边听见的人听得一字不漏了。因为她虽然没有听见孟浪的回应声,眼角的余光都感觉到他向这面瞟了一眼。
两人就是这样:说的人像自言自语,听的人不言不语,却能心领神会。
孟浪扒面的速度更快了,只听筷子在碗边撞击出清脆快捷的响,然后他转身进了厨房,于灿语听见了涮碗声。孟浪很快出来,仍是不言不语地拉开门走了。
徐处长找他,他知道是什么事,今晚如不问到结局,他恐怕又会失眠,就算结局不好,躺在床上凝神苦思该换招,该补救,都一定会想出办法来。他知道徐处长每晚都要十二点才准时上床。现在还可以上门讨消息。
殷若梅找他有什么事?他从未上过她的门,他不相信她会有多么正经、多么重大的事找他。第二天上班才到她办公室去。
殷若梅一见孟浪,露出了少有的热情和笑容,立即和他握手寒暄:
“哎呀,你现在是大老板了,到我这来是贵客了。怎么样?还顺利吧?”
孟浪一时弄不明白她具体指的什么,只好含糊地说刚开始,困难不少。
殷若梅关切地看着他,像问像答地说:“是么?操心大。看你,这才几天不见,人都瘦了一圈,还严重地睡眠不足:眼窝子都青黑青黑的。孟处长,金钱固然诱人,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殷若梅说到此.兴趣大增地接着讲:我爱人最近回来摆了一个笑话:说他一个朋友,自从政策开放就下了海,披星戴月下广州,转深圳,飞北京,赴上海,现在已是近千万了,可是身体却垮了,上礼拜他们一帮朋友去看他,他已知道生命即将结束,悲哀至极地说:我现在宁愿不要我的千万资产,只要生命,只要健康。如果上帝垂青,赐我再生,我一定把全部资产捐给慈善机构。令他们一帮商界朋友尽皆唏嘘,酸楚难忍。
殷若梅的话触到了孟浪的心事,诸多不顺立即涌上心头,使他半晌呆然无语。
幸好殷若梅并未注意看他神色,转身给他倒了杯水,说孟处长你先坐坐,我安排一点事马上转来陪你,就匆匆到其他办公室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