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天下人的目光并没有放在南方,南方的战况不是重点,由于经济原因,稍大一点的北方势力都能和整个江南抗衡。
寇仲和窦建德相对来说还比较弱小,李阀和王世充的争斗才是重中之重。
此时的王世充刚刚击破李密,正是气焰高涨的时候,和雄赳赳气昂昂的李建成兄弟在弘农附近拼了个火星撞地球,打的不可开交。如果说李世民是用兵的天才,那李建成和王世充也是用兵的人才,双方实力相当,用兵又趋近于保守,所以双方打的激烈有余而进展不足,兵力稍占优势的李建成也理所当然的稍占上风,王世充虽然被蚕食了一点徒弟,但也能稳住局势。
王世充真不着急,李建成虽然占了一点便宜,但那又能怎么样,李阀出兵远征注定不能持久。
郑王王世充不急,咱们的唐王世子李建成也不急,李建成是世子……其实就是太子,太子根本就不用上蹿下跳,任意一个太子只要不花样作死,皇位早完是他的,该着急的是其他皇子才对,比如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口中的李建成步步相逼根本是扯淡,李建成只要老老实实就是太子,没事闲的杀李世民干什么,登上皇位之后再杀李世民多好,一道圣旨就能要了李世民的小命,犯不着下毒什么的,先对兄弟下毒手的应该是李世民才对,这个道理多简单。
李建成和王世充僵持李世民坐不住了,于是李世民上书李渊想要出兵夹击王世充,李阀不是拿不出后备军来参战,而是李阀的而后备军要用来防备梁师都,李阀根本无力支援劳师远征的李建成。
李渊不是二百五,可不敢唱什么空城计。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献计交好突厥,梁师都是颉利可汗的走狗,只要突厥不送狗链子,梁师都绝对不敢乱咬人。这个计策可行性非常高,李渊也就同意了,至于拿什么交好颉利可汗,那就不用写了。
p。5。15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二百九十三章鏖战洛阳
颉利可汗也算是一个雄才伟略的人物,立即答应李阀的条件勒紧了狗链子。∮∮,颉利不是不想挥军南下,占领中土的花花世界,问题是现在颉利也没整合好大草原的力量,颉利也需要时间。
对于中土和大草原来说都时间紧迫,就看谁能先一步统一,毫无疑问,大草原的局势远远好于中土,只要颉利自己不玩花样的话,看现在的局势大草原的联军一定能在中土统一之前饮马黄河。所以颉利可汗不介意先让梁师都这条恶狗休息一下,让中原越打越热闹,坐山观虎斗谁不会?
李世民为了更大的话语权,领军攻打王世充,不得不说李世民的战略眼光很高明,李世民并没有和李建成合兵一处,而是用水路运送粮草,攻打河内。此时王世充为了和李建成鏖战,已经把各地驻军抽掉的差不多了,除了洛阳,只有虎牢关兵多将广,所以李世民攻打河内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挠。
占据了河内,李世民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囤积粮草的稳定据点,于是李世民在河内稍作修养,立即渡河攻打虎牢关。
千古雄关的守将就是王世充的长子王玄应,如果说王世充能算得上人才的话,王玄应怕是连庸才这两个字都没资格。这二货为了显示自己很牛逼,竟然空有雄关而不据守,和李世民打了一场野战。
要说王玄应能在野战中击败李世民恐怕任意一个书友都不带相信的,结果王玄应的军阵被天策府众将连翻冲击,溃不成军,最后被悍将罗士信突入中军,王玄应落荒而逃,差点没被生擒活捉。王玄应的五万大军分崩离析。死伤惨重,一战之下折损过半,王玄应哭天抹泪的回到虎牢关。
按理说李世民现在手中只有七八万人,王玄应靠两万人固守虎牢关也不会太吃力,军队过来就可以了,王玄应也有这个权利。可我们的王大少爷不。王大少爷竟然吓的放弃了虎牢关,逃回洛阳城,气的洛阳守将杨公卿差点没吐血身亡。王大少爷还振振有词的说自己是为了把力量拧成一股绳,避免被李世民各个击破,好吧这个借口也算说得过去,杨公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虽然久经战阵的杨公卿也想说合兵一处为啥不在虎牢关合兵。
但没用,王玄应才是三军主将。
王玄应这手空城计唱得不错,他逃得风流潇洒。一骑绝尘,李世民看着空空的虎牢关硬是没敢进城,生怕中了什么计谋。结果李世民足足在虎牢关外等了三天,将大河航道,河内等军机重地检查一遍,才敢全军进驻虎牢关。
对此李世民只能感叹大家的智商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占据了虎牢关,李世民又观望了两天,发现真没什么危险。这才调兵遣将围困洛阳。洛阳不是虎牢,所以李世民几乎把手中的力量全用上了。就连驻守河内的五万大军都抽调一空,这才勉强赌住洛阳的东南两侧。
将各种攻城器械打造完毕之后,李世民开始领兵攻城,这就没什么好描述得了,哪怕王玄应是个废物,李世民攻城也施展不出什么妙计。更何况王玄应是个吓破胆的废物,死活不肯离开洛阳城一步。
这时才是谋士各施手段,覆雨翻云的时机,李建成的谋士魏征等人就提出这样一个方案:放王世充回兵洛阳!一旦王世充回军洛阳,和洛阳的守军里应外合。肯定能击败李世民,同时李世民也不是省油的灯,李世民也能缠住王世充,给李建成蚕食洛阳以西城镇的时间,这个计策除了有点坑队友之外,还真没什么缺点。
唯一的损失就是李世民会损兵折将,但依照收益来看,用几万兵丁换取洛阳以西的城镇还是值得的,同时还能削弱李世民手中的实力,称得上一举两得。借口那根本就不用考虑,古代不是现代,没手机没电报的,李建成说自己用欲擒故纵的计策、衔尾而击太合理了。至于李世民只能自认倒霉,战场瞬息万变,你自己不注意怪得了谁。
但李建成没同意魏征等人的计策,理由还是那个,李建成求稳。
在差不多时间内李世民也同样和长孙无忌等人筹划,李建成可以求稳,李世民可不行,他需要功劳给自己添光加彩,于是李世民同样把主意打在王世充身上,谁让王玄应这废物是属乌龟的呢。
李世民的计策稍微有点冒险,分兵,一路留在洛阳监视王玄应,一路掉头西进和李建成一起夹击王世充。这个计策危险在于留守洛阳这一路兵马,这路人马太多的话李世民分兵就没有意义,太少的话就容易被洛阳的守军吞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