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3 / 4)

+A -A

        武则天:就别打开了。真希望这里面装的不是他。人说骆宾王才趣高雅,相貌英俊,是远近闻名的少年得志的才子。魏元帅,他那篇被人争相传诵的所谓《讨武曌檄》,你带来了吗?

        魏元忠:太后,在我这里!

        武则天:念!

        婉儿接过《讨武曌檄》念。

        婉儿:〃伪临前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伯平晚节,秽乱春宫……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武则天:嗬,我有那么可根?连天地都容下了?……你继续!

        婉儿:〃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啼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武则天:小小的一次叛乱,竟然让他写成如此的雷霆万钧,真是笔力非凡啊,连我听了,都想助他们一臂之力。这果真是个妙笔生花的可造之材,他不在朝里,实在是宰相的过错。你们以为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众无语。

        下载

        武则天:写得很好!只可惜站错了立场。骆宾王为天下文人树立了可悲的典范。才华于文人在其次,关键是立场!立场对了,才华是锦上添花。立场错了,才华则会落井下石,加速自身的灭亡。有两个人由于文笔优美而遭灭顶之灾:一为上官仪,二为骆宾王。可惜了他们的学问!

        裴炎:其实他们徒负才子虚名,只不过是些会说大话的无赖之徒。太后淑德兼备,才智非凡,是国母的典范,为大唐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一群狼子野心之辈,借助无聊文人之口,利用愚钝百姓不明天下局势的短浅目光,妄图借机生事,实在是自取灭亡。现在天下太平,皇室英明睿智,太后已经为新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只需还政于皇帝,重归后宫,就再也没有让小人诟病的口实,任何野心家也就没了造谣生事的机会,天下自此永远太平。而天下人只会称颂您的美德和贡献。

        武则天:你是在劝我隐退?

        裴炎:我是在劝进。劝您退出纷乱的政坛,进入宁和安逸的后宫,进入后世赞美的历代伟大皇后的行列。

        武则天:《讨武曌檄》是直言难得的好文章,却如我所说站错了立场,你知道他错在何处?

        裴炎:清太后赐教!

        武则天:因为他在告诉徐敬业的十万大军要对付的仅仅是一个狐媚的女人。这样的结果只表明他们自己的虚弱,盛扬了我的强大!这篇檄文没有涉及我的任何功过,只耿耿于怀我身为女人的过错,这说明我干得还不错。你刚才说到百姓愚钝,目光短浅,不明白天下局势;恰恰相反,我认为他们深明大义,知道什么是国家安定的真正依托。徐敬业失败了,说明天下人没有被他蛊惑。你们现在反对我,用另一种更动听、更华丽的说辞,核心只有一个,怪我是个女人,而且是大权在握的女人。

        裴炎:女主能治理国家,太后已经给天下做出了证明,毋庸置疑。太后还记得骆宾王檄文中最后一句话吗?〃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才是天下人真正担心的,也才是野心家们鼓噪谋反的真正借口。

        武则天:你们与他唯一的区别是缺乏揭竿而起的勇气。看来我的权力真是有点太大了。你说呢,圣上?我是不是该退了?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旦站起来,走到从窗中斜射进宫殿的光线之中,手持一卷文书,面容中出现少有的坚定与果决。

        旦:母亲不仅不能退,反而应该进。但不是像裴大人所说的进入后宫,进入纪念历代皇后的毫无诚意的香火与仪式之中,而是进入英君明主的辉煌之中,进入亿万人感恩戴德的称颂当中。您的贡献与美德担当得起这一份光荣,您必须以一个伟大帝王的英明载入史册,流芳千古。我这里已经拟好了一份退位诏书,请母后允许我为您的伟大做最后一件事情…让我从皇位上退下来。旦说罢把奏折递给武则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明宫词 第50章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