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1 / 2)

+A -A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也认为,亲情缺失给留守孩子带来的伤害难以弥补。在叶敬忠教授的一项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孩子把父母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是在留守子女中,却出现了把朋友放在首位的现象。笔者一次在一留守孩子家里,问起与自己感情最好的是谁,三个孩子有两个说是爷爷奶奶,一个说的是外公外婆,没有一个回答是爸爸妈妈的。

        父母双双外出,孩子教育全部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由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年龄和文化差异,隔代血缘的影响,特别是他们那种传统的教育后代的方法,对孩子只求吃得饱,穿得暖,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根本不管,或者说根本管不了,这些孩子大多在生活上娇气,学习上随意。生活中受到的委屈不能找父母倾诉,或者是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正确引导,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其人格还表现出要么是攻击性较强,要么是偏向于抑郁型。还有的自制力差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细致的关爱,缺乏情感慰藉,只好外出寻求情感生活的替代,上网聊天,交友,既耽误了学习时光,也使对父母与生俱来的亲情渐渐被淡漠、遗忘,有的甚至有了仇视的心理。

        是活着,还是离去——

        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造成的后果是触目惊心的。

        《北京科技报》报道:中国目前确诊的自闭症患者已达180万人,其中儿童自闭症人数接近40万。缺乏倾诉渠道,长期无父母可以交流的留守孩子中;很多都有严重的自闭倾向。亲情的长期缺位,导致血浓于水的天然亲情链条锈蚀,直到完全断裂,孩子们自觉处在一个孤独无依的世界,孤僻、冷漠,甚至走向暴戾。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相比一些更显性的问题,如成为“坏学生”、意外伤害,有近半数的父母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直至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才追悔莫及——

        “小君真是不错!老师说,你父母不在家,你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生病的奶奶?”

        “……”小君无语。

        “很累很累,是不是?”

        “……”

        “父母不在家,一个人面对困难,你心里怎么想?”

        “困难只能靠自己,什么人都靠不上。”

        “你对自己有信心吗?学习、生活。”

        “我现在……我现在,连书都不想读了。”

        “为什么不想读书了呢?”

        “我害怕去学校。”

        下载

        “为什么?”

        “我的成绩一直在往下降,去学校,怕老师找我谈话,怕同学笑话我;打电话跟父母说,又怕父母担心我、说我。”

        “……”

        “我做不到像以前那样……我的学习时间太少,连作业都无法完成……”

        2006年12月的一天,我走访这位被学校树为留守孩子典型的十二岁初一女生小君。女孩的家,在山坳间,周围全是秃秃的山。走近她的家,远远听见有老人的咳嗽声。厨房里,黑咕隆咚,小君正在用柴火煮饭。灶台上,有她给奶奶煎好的中药。对比学校给我看到的照片,我眼前的小君要显得木讷、消瘦得多。小小年纪,脸色灰暗,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短短的半个小时,小君说话老是走神。我问她是不是病了,她没说话,只摇了摇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