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2 / 3)

+A -A

        使女一直深深爱着勇士,只有她知道国王将如何布置角斗场上的两个小门。那么,当使女见到勇士的时候,她会指示他走哪个门呢?是让他去送死,还是让他得到公主?为了救出心爱的人,使勇士活下去,她只能失去他,让他成为另一个女人的丈夫。如果她想让勇士只属于自己,就可能将通向狮笼的门指给勇士。

        这就是使女面临的选择。

        这个故事同时还是一种心理测试,不同的女人会作出不同的回答。

        在对王静的采访中,她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占有欲很强的人,即使这个家庭是个空壳子,我也要这个空壳子。我要让我的父亲回来。”

        这特别表明了这个女孩的一种心理情结。

        如果父亲不爱她了,去爱别人,她宁肯毁掉他。

        推而广之,如果一个曾爱她的男人不爱她了,不能继续成为她的丈夫或者爱人了,他去爱别人了,她也宁可毁掉他。

        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这样对待自己所爱的男人。也有另外一种情况,为了所爱男人的幸福,她宁肯失去他,也不会加害于他。这样的情结在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有清晰的表现。

        此外,关于王静状告父亲,除了这个女孩的个性外,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社会共性。

        恋父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这种情结即使在关系正常健康的父女之间也同样存在。但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独生子女的年代,女儿与父亲的关系往往更为紧密。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这种家庭中女儿的恋父情结会特别深重。

        如此深重的恋父情结,已经造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经常看到女孩走向社会以后,不太愿意也不大容易和自己年龄相当的男孩谈情说爱。一些女孩选择跨代婚姻,找年龄大自己半代甚至一代的成功男士组成家庭。一方面由于女方不需要人生原始积累的奋斗了,可以直接享受对方成功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男人成熟,年龄偏大,自然会对女方有父亲般的呵护。这样的家庭模式会使女孩的恋父情结得到充分满足,能在丈夫身边继续扮演小鸟依人的角色。

        王静的行为只是这个恋父情结浓重的历史阶段中更加极端的表现。

        因此,她的故事既带有特殊性,也还有一般性。

        (3)更伟大的父爱

        那么,这类比较容易极端处理爱恨主题的女孩,其心理模式会不会改变?

        一方面,改变是比较困难的。

        可以想象,当这样的女孩在面对婚恋时,对她所爱的男人有可能重复这样的模式:她会限制男友或丈夫与其他女性的正常交往。如果男友或者丈夫与其他女性稍有亲密,她不会容忍,更不会容忍出轨现象。

        和这类女孩组成家庭的男性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她会对你好,会很专一,但她同时会有很强的控制欲。

        这是一种心理模式和心理需求,触犯了这种心理需求,她可以不惜毁掉对方,以捍卫自己的占有欲。

        另一方面,虽然改变比较困难,但也不是改变不了。

        什么因素能够促使一种心理模式的改变呢?是明白这种心理模式导致的行为模式会给自己带来人生的损失。

        王静对父亲的行为已经带给她很大的损失,既伤害了父亲,也损害了自己。当事实真相被逐渐披露后,大多数人认为王静的行为是过激的。

        随着生活的磨炼,一次又一次付出的生活成本也许终会让王静认识到,这样做并不符合自己的人生根本利益,这才能够对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有所抑制。

        对于王静,我们还有这样几句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 第34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