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对了,老家那几户养的柴鸡也该差不多了吧?”李悠然想起委托李家沟的乡亲们搞绿色养殖的事情。
“还不成呢,柴鸡比不得饲料鸡,这东西吃粮食和活食儿,又四处跑,长得可慢,得五个月左右才行。现在村里这几户也就刚刚才养了三个多月,还都是半大鸡呢。”李栓柱摇摇头解释道。
“哦,那还得等上一段日子。到时候我让后勤部的人开车跑一趟,把村里几家的货全都收上来。”李悠然说道,他感觉这养殖速度还是有些慢。
可是也没法子,这又不像后院池子中的鱼,有空间溪水和特种饲料的共同催生,长得飞快。而且弄这个的主要目的是想帮村里搞点儿副业,让乡亲们日子好过一些,如果纯粹是为了商业需要,那还不如在桐河子村租块地,再雇上几个人,空间水和饲料一上,什么都解决了。
“然子,这事儿别着急,慢慢来。还有,我听说村里除了咱们几户,其他的的人家都不敢养,害怕养出来没人收。嘿,等包子铺的人一下去,这票子哗哗一点,你就瞧着吧,到时候全得上赶着拥到你二叔家里去,门槛都得给磨掉一半儿。”李栓柱的语气颇有些不屑,这些人谨小慎微,一点儿风险都不愿意承担,怪不得一直受穷呢。
“栓柱哥,咱们村交通闭塞,好些个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保守一些也很正常。都是乡里乡亲的,就不要计较太多了。”李悠然劝解道。
“那倒也是,就拿我来说吧,出来这段日子,眼界都豁亮多了。”李栓柱点点头,外面确实长见识。
接下来,李悠然和他谈起了桐河子村蔬菜基地玻璃温室大棚的计划,现在天气慢慢转凉,要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情了。
厂家的人已经联系过,这两天就要过去测量尺寸,做报价单,让李栓柱配合一下。
原则上现有的十六亩菜地全部囊括在玻璃温室中,入冬后进行反季节种植。另外,由于担心冬天温度比较低,作物的生长速度受影响,让李栓柱出面去找桐河子村的村委会,再租个五六亩地,以增加保险系数。
李栓柱满口应承下来,其实玻璃暖棚的相关情况他已经提前打听、学习过了,就是为了避免到时候手忙脚乱,影响生产。
据他了解,玻璃暖棚可是个好东西,透光度好,外观干净又漂亮,反季节种植就不说了,那是基本功能。由于做了隔离,还可以防止外面的病虫害入侵,保持空气中的湿度,也具备一定的防盗功能。实在是一举多得。
另外,今年夏天的那一场雹灾可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如果有玻璃暖房的话,一般中低强度的冰雹应该可以抗住。还有什么雪灾之类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只要不是太过离谱,都不会对玻璃暖棚造成大的伤害。
东西虽好,就是价格不菲,听说根据面积大小,每平方米的造价大约在六百至一千元不等。一般的农户可承担不起,所以北方冬季大多数农村种植反季节蔬菜都选择使用造价低廉的塑料大棚。
对于玻璃暖棚,李悠然想得可比李栓柱还要多,除了一般的功能外,因为有个遮挡,还可以起到保密的作用,省得以后万一外面有什么人没事儿瞎琢磨。此外,就是这东西看上去很有现代化的感觉,更符合自己对外宣称的高科技绿色种植主题形象。
至于造价,他倒是并不在意,毕竟自己种植的都是高附加值的作物,很快就可以赚回来。虽然刚刚买下了包子铺,流动资金几乎被清光。但玻璃暖房的施工是分段付款的,到那个时间,资金早就补充上来了。
屋里俩人对大棚温室种植的相关事宜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直到顾薇薇前来上班,李栓柱才起身与他告辞,从包里取出票据出门到财务室办事去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鼓动孟惠娟跳槽
第三百一十三章鼓动孟惠娟跳槽
怡顺园市场火龙水族店。/
十一黄金周过去后,客流量恢复到了平日的水平,李方成二人也轻松了不少。
为了便于管理和通行,罗胖子找了个生产铝合金门窗的厂家,在新店、老店之间的墙上打开一个门洞,安装了一樘铝合金半玻璃门,这样,以后两边走动就不用从外面绕道了。
铝合金门厂的施工人员刚刚离开,李方成拿着抹布擦拭新门,虎子用扫帚清扫地上的碎屑和螺钉。
“哎,方成,你把加人的事儿跟胖子哥说了没有?”虎子问道。
“说了,胖子哥让我自己瞧着办,他没意见。”李方成一边干活一边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