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A -A

        裎颐嵌枷鹿し虮彻屑溆辛骄浠埃骸叭碜叱鲆跏蚬闯嗟酃薄∫灰怀嗟鄞硇模砭褪侨颂迳系娜妗腥私馐汀督鸶站罚骸八幸磺兄凇啵袈焉4籼ド4羰4艋4粲猩4粑蕖4粲邢搿4粑尴搿4舴怯邢敕俏尴耄医粤钊宋抻嗄鶚劇《鸲戎!彼档木褪嵌壬砩系闹谏兰业慕馐停荒堋∷得挥械览怼颐巧硖迳希酥料赴彩巧哺饔泄⊥痢矣幸晃慧嘁赖氖Ω福俏换盥藓海燃民埠蜕谢挂≡啵荒甑酵分淮┩患路砩隙际鞘樱膊惶旯狻?头,留个长头发。我们经常看到他身上那个虱子爬出来,有个师兄抓住,他就说:“不可以杀生!给我、给我……”,把虱子放回身上,说“这样它就不会不服水土”,这也是度身上的众生。

        这个五金八石的药,都是杀菌杀寄生虫的,可是古人有两句话要注意:“服药求神仙,反被药食误。”一般人吃外丹药吃出毛病的太多了,从秦始皇开始,汉代唐代几个皇帝,

        …飞乃至一般名士,明朝更多了,都服食外丹。这些外金丹的药^有没有效果呢?我自己大部分试过,效果很大,对人体好。^但是有一个条件,一般人做不到的。什么条件?要清心寡欲,饮食、男女一定要戒除。这些皇帝、文人,像王阳明、韩愈、白居易等等,有福报,又聪明,修道家神仙朋友也多,这药吃下去以后都是壮阳的,阳气来了以后,男女关系戒不掉,这一崩溃比普通人厉害万倍,一下就送命了。其次,饮食也大有关系,吃一些外丹的药要有服气的本事,可以不吃饭,光喝水、喝茶,但他们做不到,结果就送命了。

        朱有神仙不读书

        譬如硫黄可以治很多病,是道家的五金八石之一。硫黄有毒,吃下去会死人,那么要什么方法令硫黄没有毒呢?就是猪油,加上猪油制炼了以后,硫黄的毒性没有了,吃下去阳气会旺。但如果不能戒除饮食,碰到一点动物的血,那个毒性照样发作。所以他们这些帝王名士们,饮食不肯断去,男女之欲不肯戒掉,这个外丹药吃下去只有短命,哪里能够长生!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古人说,“未有神仙不读书”,譬如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们一定要你看看《洗冤录》,这一本书就是古代法医学。《洗冤录》说,假使验尸拿出来那个骨头抓到手上一捏,变成黄粉下来,那就是中了硫黄毒死的。硫黄吃多了骨头松了,一捏就成粉。

        一看这个书,就懂了一件事,硫黄矿的旁边那个泥土都是松的,像粪土没有黏性了,因此你就会懂《论语》中的一句话,“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硫黄虽然能够杀菌,但它也

        有化掉地、水、火、风四大之中地大这个骨骼的作用,所以能够清心,但不能随便吃,必须中和。因此丹药的配制,都有互相中和制衡的作用,所以修道家的人,必须懂得医药。

        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讲这一段,五行同药物的关系。《参同契》这里提到这个五行,只讲内丹方面,没有提到外丹。“坎戊月精,离己日光”,这一段配合天干地支的作用,朱真人下面的注解很清楚,诸位自己可以研究,不要我来向大家报告浪费时间。前面报告过了有形的内部——10肝脾肺肾,配合颜色,配合五行金木火水土。我上次提到,你们诸位守中宫的还好,尤其现代人不要守上下窍。不止这两窍,守窍的种类多得很,也有的道家佛家守窍守背上、守腰,这个方法是从白骨观修法来的。白骨观里头有修腰窍,也有修夹脊这一窍。修夹脊这一窍,同密宗的颇哇往生法,同道家的出阳神、阴神等等修法都有密切的关系。从学术的观点来看,说明在东汉末期,魏晋南北朝的阶段,佛道两家修持的方法巳经融会起来,彼此在掺和了。

        守哪个势

        道家守窍有各种各样的古怪之处,现在我们讲到《参同契》这一段,我贡献诸位最稳当的方法,我是不主张守窍的,当然偶尔也可以用。我不说滑头的话,你们自己去研究。偶尔可以用,知时知量,还是火候问题,最稳当的是守中宫,不会错。中宫准确的部位,就是心窝子之下,用八个指头横着叠起来,在肚脐以上,差不多四指的地方,不是在肚皮表面,在这个部位的中间。守中宫修久了的人,有一个

        1效果很快会出来的,就是饮食可以减少,甚至可以一天吃一^餐都没有关系。在《孔子家语》中孔子说“食气者寿”,吃^气的人,不靠五谷饮食的会长寿;“不食者神明而不死”,乃至服气都不需要了。我们这位老师圣人他都知道,可见道家的方法是准确的。虽然一般学者不承认《孔子家语》是真的,我还是提出来给大家参考。所以这一段最后是“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我们大家学中医修道的,就要了解这个道理。真正中医的治病方法不是头痛医头,腿痛医腿。譬如我们中国是黄种人,容易得肝病。照西医的治法,肝病就医肝补肝了,但不一定对,虽然也会治好病没有错。真懂得中国医学,懂得《易经》,懂得道家这个方法,就知道肝是木。什么生木?克木的又是什么?我们晓得水生木,金克木。或者这个人肺呼吸系统有问题,或者感冒太久,支气管炎,慢慢影响肝脏功能变差,这就要先治疗肺。要培养肝功能健康,不是针对肝脏,而是针对肾脏,因为肝肾同源,把肾水的功能培养好了,水生木,肝的功能也好了。但是这个不是呆定的啊!要活用,也要懂得命理,就是水多则木漂一一水固然生木,水太多,把木漂起来冲到太平洋去,这根木头就完了。

        我现在告诉诸位的是学理上的五行生克之理,你搞清楚了以后,自己对于修道的功能,各部分的调整就容易了,这是讲有形的。但是,是不是《参同契》的原意?是不是所谓正统的道法?就不一定了。道家所谓正统道法有一个名称叫上品丹法,很不容易达到,很不容易求得。据说上品丹法求到了,七天可以成仙。当然,这个是传说,是靠不住的。只

        讲学理的说法,上品的丹法,是在有形无形之间,不在这个肉体内部,但是也不会离开肉体的。

        上品丹法如何炼

        根据道家的正统道法,上品丹法的观念,金木火水土是个代号,不一定指有形的东西。譬如这一段所提到的坎离两卦,坎离分别代表水火。在《易经》卦名当中,水火是既济,既济是好的;颠倒过来火水就未济,未济是不好。那么,什么是水火既济呢?我们看到做饭烧茶,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就是好的。火在上面烧,水在下面毫无用处,这个是很简单的物理,要懂得。所以,诸位修道打坐,上面的头脑“嗡嗡”地发热,红光满面,心思不定,妄念不断,就是火在上面,水在下面,这是气虚。所以老子讲,“虚其心,实其腹”,这就是火下降了。因此禅宗祖师利用老子这两句话骂人,说有些人没有悟道,自己以为悟道,就是“空腹高心”,刚好与老子这个话相反。上面妄念不能停,就是心火不能下降;精气神不能归元,就是坎水不能归元。念多就是虚火,心不清净。佛经经常用清净圆明,就是代表取坎填离这个道理,要心境凝定,元气才充盈。

        中宫是土,这个土究竟指的是什么呢?道家有一个名称,叫“真意”。提到真意这个名称,我们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佛学讲唯识的第六意识我们大家都容易了解,第六意识的根是第七识,叫“末那识”,也叫做“意根”。末那识是梵文,很难翻译,包括了很多,佛学名称又叫“俱生我执”——…与生命同时来的那个我。这个我不用思想去想他,

        生命自然有我,是本能的活动。这个“末那识”有时在别的佛经上,就干脆用中文“真意”来代表。如果我们研究学术思想,就看到唐代以后佛道两家思想上有了交汇,修持的方法也融会了。真意在道家就是真土,这个是戊己土。所谓真意真土是什么呢?就是有念无念之间,也就是上次我们提到“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那个一念不生的境界。

        禅宗佛家讲空,一念不生不是没有东西,是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真意。唐宋以后的禅宗灵知之性这一念,有形无形停留在中宫内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是内丹基本的一步。所以“皆秉中宫,戊己之功”。拿佛家来比喻,这个时候等于是无念,无念之念是为正念,永远定在这个境界。对于身体方面,就停留在中宫这一部位。保留久了而静极,用老子的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就是空到极点,静极空极在这个中宫,五行就归元,就集中起作用了。正统道家,在这个时候,真正的精气神才搞得清楚,、它的消息才来,才能把握得住。但是不要过分,因为无念太过,虚灵太过,要出毛病的,这个就是火候问题。

        一夂怂々

        220|

        那么要如何来调配呢?下一章会提到这个问题。在这个境界久了以后,把药物调整好才可以谈服食,吃这个丹药。为什么无念清净境界要吃丹药呢?在理论上没有办法懂,如果真做工夫,到那个境界就晓得,若有若无之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东西,但是的确有这么一个作用。所以老子说,“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空空洞洞,若有若无之间是有东西。你说真有吗?没有,也就是佛家讲“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参同契》上篇前五章是讲“御政”,这个第二章,我们讲到“戊己之功”,先认识药物同服食的基本原理,然后再说如何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就在下面第三章“日月含符”。

        真土真惠与孟子

        日月含符章第三

        伟大的日月卦变及人事之变

        《参同契》上卷主题是“御政”,包括了五章。第二章最后的结论是“戊己之功”。

        戊己两个都是土,戊土是脾的功能,己土是胃。普通我们讲肠胃不好,脾胃是脾胃,肠子不好是排泄系统不好,不一定是胃的毛病,这个不能混为一谈的。西医的治疗同中医是两个路线,但一样有功效,只是基本的学理不同。

        所以我经常分类,西医的哲学建立在唯物、建立在机械上,它也有高明的一面;中医建立的哲学基础是精神的,是唯心的,也有它高明的一面,而且治疗的方法往往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脚为什么痛?必先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加以治疗。

        真土真惠与孟子

        戊己在道家有形的修法是守中宫,中宫就是真意,也叫做真土,所谓“住意”一一意识住在中宫。上次我给大家贡献的意见,不管男女老幼,如果用有形有为的道家修法,守上丹田或者守下丹田,通通不及守中宫可靠稳当。但要说明,这些都是有为的修法,不是无上道法,无上的道法是无

        丨223

        我说《参同契》(上)形的真意。

        拿佛家来比较,佛家唯识的八识中,第七末那识就是“俱生我执”,那是没有思想意念以前,它天然若有若无的有这个我相的存在,这个是意根的作用。所以唐宋以后的道家讲无上道法,所谓真意,它采用的名称就是佛道两家的混合。真意真土的境界,在若有若无之间不守任何一处,心境都摆在中和的状态。

        如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说参同契 第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