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得一
所以讲到“一”,“天一生水”,一是什么?“得其一,万事毕”,修道学佛讲打坐得定,定是专一,从专一开始。佛也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要成道很简单,能够得一,无事不办,可惜大家做不到。
“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就是一言以蔽之,只有一句话,他说,世上的人都不知道。他这句话说了等于没有说!你看看这个文字,魏真人不是开玩笑吗?就是说,你们不懂,不懂什么是一。因为一的境界是专一的工夫,如果我们要讲理论,这个一字的哲学,可以写一部专书。
现在参考朱云阳真人的批注,他的确有独到之处,非常好。他的批注说:“此节,言炼己之功,在乎得一也。”所以百日炼己筑基要得一。“《度人经》云”一一这是道家的经典,“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可见中黄丹扃,为万化统会之地。譬若北辰居所,众星自拱。学道之士,从此温养子珠,勿忘勿助。”孟子云:“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传你的口诀最重要的就是勿忘勿助。我们打坐修道,勿忘勿助就是不增不减。但是我们做工夫不是在那里增,就是在那里减,所
47丨
我说《参同契》(中)
以做不好。
这个“一”向哪里找?你不要去找!打坐两腿一盘,这个时候很定就是一。到后来,你只要加一点点,手也摆好腿也盘好,心想这个时候我要打坐了,完了!已经是二了,不是一了,接着就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来了。所以大家要静,什么时候是静呢?你不需要求静,只像是想要休息一下。休息还不简单吗!说休息就休息,如果说,格老子我要休息啊!那已经不休息了,已经多此一举了,就不能得一。
“久之神明自生,渐渐四通八达,身中九窍百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穿透,自然光润和泽,感而毕通。即易所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也。故曰,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丹道有初有终,有本有末。初者炼己,下手之功。终者入室,了手之事。”最后要闭关“入室”,到了房间密不通风,内外隔绝。所以道家真到了闭关,就是要“了手”了,在要成功之前,只差最后一点,必须要隔离人事跳出去。
^々^
“初如木之有干,本也。终如木之有标,末也。然须知最初下手一步,便是末后了手一步。”一点没有错,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所谓“但得本莫愁末”,这句是禅宗永嘉大师说的。“初基一步,便踏着正路,从此循序渐进,修持之功,自然节节相应。原始可以要终,即本可以该末矣。故曰,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然则孰为初?孰为本?要在一者而已。”什么是一?“未生以前,惟得一则成人”,就是一念动了,来结胎了,结了胎有生命了,“有生以后,能抱一即成
丹,,。
道家这个哲学,据我的知识范围,全世界人类的学问,罾只有中国讲这个。这一句话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讲,其他国家没有这个文化。道家认为自己这个生命里头,可以再产生一个生命,人自己本身可以生出一个东西,因为人本来是有这个功能的。
—产生一切
人自己的精神如何另外产生一个生命?这个道理我们再参考一个数据,这很妙。佛经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都在欲界的下层,是太阳系统下的,太阳系统以上的还有好几层,都属于欲界。欲界的生命,是靠两性结合,有性的行为才能够诞生生命,两性的结合叫精交,欲界下层是精交。欲界上层还有男女两眼相视一笑就怀孕了!有的是男人怀孕,所以呀男女平等,女性赶快到那边去!那是真平等。那么男人生孩子怎么生呢?头顶裂开生出来的,差一点从肩膀这里出来。全世界人类文化,讲天人之间,没有第二家像佛讲得那么详细。
色界没有欲,有爱!那靠什么交呢?气交。还有,无色界是神交,连两个相视一笑都没有了,自己意念一动就有化身,也不从男的生,也不从女的生。所以我叫你们研究“三界天人表”,你把佛学的生命道理研究清楚,你就懂得修道了。
道家这个原理也是这样。我们的生命很可怜,任由它衰老、死亡,真可惜。道家说,懂了方法修持,生命本身可以
放下,另外产生一个新的生命,永远不死。即使再死一个,又可以生出来一个,生生不已,都做得到!这个叫做“能抱一即成丹”,就是把精、气、神凝合。
“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顺去生人生物者,此一也。”顺着自然是欲界的道理,像我们生人是顺着来的。“而三返二,二返一,一返虚无,逆来成圣成仙者,亦此一也。”道家告诉我们,路子倒转来走就成仙。其实佛家虽不讲,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道家说还精补脑,长生不老。据我的研究,人衰老,第一是头脑老化,脑下垂体不老的话,眼睛不会老,脑下垂体有如此之重要。你看那个不老的人脸上没有皱纹,他这个脑袋越来越长高了。所以南极仙翁长着像个冬瓜一样的脑袋,实际上是把皱纹向后面拉,脑袋长充实了,脑下垂体荷尔蒙足了。普通老化的人,你看那个额头就矮了,皱纹越来越多,因为头脑衰退了。很多老朋友讲,老了记0力衰退了。我说,你们是不努力,我现在越老反而觉得记忆力越强,比年轻读书时还要强一点。为什么呢?你们不是记忆力衰退,是自己觉得老了,这种心理衰退是最可怕的事。生命是可以拉回来的,这是我们文化最宝贵的发明,希望你们每一位都长生不老!
到底是什么谷神与本性
两窍互用章第七
两窍互用上德与下德
―到底是什么
《参同契》上次讲到这个一,这个问题在后代的道家,是个争论的焦点。后来修道人产生的争论是守一,这是专门的术语。一般都在这个身体上守一,于是守一就变成守窍。所谓守窍普通的就是守三个丹田,这不是说守丹田就一定是对的,我只是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一般都守上窍,就是印堂、山根这里。这是中国人看相的名称,所谓印堂是左右眉毛之间,山根还要低一点,在鼻梁上端和额头连接的地方,在道家的术语称之为上窍。下窍是在肚脐以下一寸三分。中窍是两个乳房的中间。后代的道家所谓三窍,也叫三丹田,1前面都介绍过了。古人好像传一个窍,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另外还有个名词叫做“祖窍”,那又不一样了!
这些丹经所谓守一,是根据老子所讲一的道理,“得其一,万事毕”,一般守着这么一个地方,死死地打坐,认为是守窍,是守一,就是修神仙之道。有没有效果呢?有效果,但并不是什么神仙的道法。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某一点,久了以后,气血都向这一点集中,因此发生特别的现象。有些守窍守到神经受气血的影响,内在震动。像这些特别现象一来,配上自己心理上的观念,就认为这是气脉走通得道了,其实这都不相干的。你如果每天看那个手指头,看52丨―
了三年,这个指头会变长变胖,因为精神专注的作用。1
但是守上窍,血压高不能守;血压低的或贫血的人,初步学也很困难,头会发晕。守下丹田更严重,有些人越守肚’’纟子越大,不是小腹大就是胃这里特别鼓出来。女性守下丹田往往毛病更多。这三窍是有作用的,与一般中医所讲的上中下三焦有连带关系。但三焦究竟是个什么很难讲,我们外行勉强讲内行的话,应该是属于荷尔蒙所分布的腺路。
但是,“得其一,万事毕”不是守窍这个道理这么简单。一是个什么?我希望诸位看一下朱云阳真人的注解,他的注解等于吃很稳当的中药,虽然不能救命,但是不会有后遗症。他说:“太上云,得其一,万事毕。又曰,谷神不死,是谓元牝。”所谓太上就是老子,是道教对他的尊称。在老子《道德经》上有谷神、元牝的名称,过去我们研究老子的时候已经提到过谷神,谷就是山谷,是个狭长阴暗的地方,有三角形、布袋形、长方形。有一种山谷是进去之后没有出路,等于山洞一样,不过比较大而深,空气不对流,所以有回音,这样的地方不能住人。另一种山谷是两头相通的,空气对流,但是幽深。谷神是形容一个空灵的地方,越是空到极点,我们反而感觉很难受,好像其中有神,有不可知的一股力量,这是老子所讲的谷神。
元牝,现在用的这个“元”字,老子原书是“玄”。这个“玄”字研究起来也很麻烦,根据老子自己所说,是“玄之又玄”,简直是不能解释。后世的学术家又分两种解释:一种认为“玄”字代表了宇宙的形象,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是个连环圈,彼此相连,你说它属于哪一头,都不一定。
丨2丨
另一种属于唯物思想的解释,这个“玄”字古代是上面点一点,挂下来一条线,连着两个圆圈。那个就代表细菌、微生物,或者人的精虫,这些东西都属于古代的“玄”字,它是个象形,像小虫一样活动的东西。
谷神与本性
“牝牡”两字是母性、公性的生物分类代名词,所以我们一看“牡”字就晓得是公的,一看“牝”就晓得是母的。宇宙间万有生命都从母性的身体而生,所以它叫“玄牝”。谷神不死,空灵的那个地方,它使用的价值永远不会死,这是老子的话。我们的重点现在不是老子,是研究丹道。
他下面说,“谷神至虚而至灵,其妙生生不已”,这是谷神,至妙至灵是个空洞的东西,空洞的东西反应很快的,佛学所谓感应道交。“感应”两个字从《易经“系传》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讲这个生命的本来。谷神这个东西,生生不已,“从生生不已处,分出元牝”,是一个能够生万物的根源。
元牝与谷神名称不同,“其体则一,其用则两”,是一个东西,但作用不同。一般修道家的,专门在身体上找这个东西。身体上找就很难了,我们千万不要想在身体上找。譬如我们晓得人体的神经、气脉是左右交叉的,所以你守上窍,有时候影响下部,守下窍影响上部,这是一套医学的道理,可以说是道的术。术的意思是一种方法,不是道体。
元牝与谷神是一个东西,生生不已的,是真正的秘密,“秘在掩蔽二字”,掩就是蔽,蔽也就是掩,等于我们讲古代有个人学作诗,作了一句“关门闭户掩柴扉”,关门是关门,闭户也是关门,掩柴扉也是关门,说了半天只讲一件事,岂不是空话吗!可是他在文字上,有三种不同的玩法。我们假设这书中的话也在玩文字,“掩者,掩其玄门,蔽者,蔽其牝户”,这句话还是没有老老实实讲出来玄门在哪里,牝户在哪里。
“若非一者在中,岂能掩蔽”,就是中间这一点的作用,就把它关闭。“然非掩蔽于外,亦不成其为一”,外面关闭了,里头才能够得一。看道书真要命,每到这种重要的地方,就是一句话:“此中窍妙,非得真师指授。”要真师指点!我晓得哪个是真师呀?困难就在这里。佛学说到“善知识”,就是明师,如果“不择利智而教之”,老师对这个学生前生的根器都不知道,随便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