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回到本书,因为“金性不败朽”,所以“为万物之宝”。“术土伏食之,寿命得长久”,本书作者魏真人看不起外丹,他认为吃外丹的是术士。术士在中国过去的文化并没有坏的意义,历史上这一类人的传记就是方技传的一部分。方技是什么呢?方就是方法,包括这些神仙炼制化学药品都属于方技,等于现在所谓工业技术、精密技术一样,有一套理论,有它的技能。在正统的道家看,这些炼外丹的方技之士叫做术士。服食黄金这个物质,可以使术士寿命长久。
脾土间脑神通
“土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这本书把“土”字错印成“士”了。他说我们这个精神生命,这个真土,就是真意,我们的真精神游于四季。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气候
飞的变化都是这个地球“土”的变化,同这个虚空没有关系。
务:减地球四季的变化不同,地质起的作用也不同。在我们生命
^里,土是脾胃。中医有一派金元学派,我讲过的,当金、元天下大乱时,学医的人特别发达,因为乱世病也多死人也多。北方的金元学派主张任何病先治疗脾胃,肠胃一健康其他的病就好办了。譬如人感冒肠胃一定不好;换句话说,肠胃不好,所以容易感冒。肠胃绝对健康,感冒病菌进来,经过胃就消化掉了。中医书上太阳的病“传”到太阴经、少阳经……这个“传”是什么?是进一步慢慢地感染。感冒开始,细菌进来在鼻腔,慢慢到呼吸系统,不治疗就到肺部了,一步一步感染,这叫传。假使这个脾胃特别强,也就是火力消化的锅炉特别强,细菌一传到脾胃就被化掉了,病也就好了。
现在讲到修道的脾土叫中宫,所以有些道家守这里,不守上窍。说到上窍,不是人人可以守的,我再三强调,因为看到现在传道的佛家、道家、一贯道二贯三贯的,叫人守眉间这里,这里有什么?这里有一块骨头,这个东西哪里来?是佛教禅宗白骨观的三十几种方法里头的一个小方法,他拿到当宝贝了。年纪大血压高的人不能守这里,危险得很!何况上窍并不是在这里,是从这里进去,后脑相同位置对进去,两边也对进去,在这个中心交会的那个点,现在医学上叫间脑。间脑的作用,在医学还是个谜。现在医学正在研究人为什么有五通,有神通有灵感,都是那些间脑的作用。间脑就是那么一点点大的白浆,死的时候就硬化了,活着的人才有。这个东西是很奇怪的东西,所谓金津玉液,醍醐灌
顶,就是间脑下面脑下垂体的荷尔蒙。我们人的脑十二对神经,雷达一样向外面伸,间脑等于这个雷达中心,所以人会有神通与这一部分的关系很大。
所谓中宫是胃,其实也不是胃,是在心窝横膈膜之间。我们研究道家、佛家做工夫,我常常告诉同学要留意科学,不要轻视科学,也不要轻视自己的古文化医学。有人动不动就说那个不科学,说这话的人一定头脑不科学,他一定没有学过科学,学过科学的绝对客观,那才叫做科学。对于现在的医学,我们更要注意,因为医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你修道学弗。所以下丹田,当然不是肚脐下面,这个里头有个道理,所以我们要研究。
先天炁如何得土和四季内脏荒诞的采补伏丹后的变化
前面讲到“土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这个四季刚才讲到在身体内部,心、肝、脾、肺等等,各有各的作用。广金砂人五内”,这个“金”字就是比喻金丹,伏食,真得到那个境界进到身体内部来了,道家后世俗话所谓工夫上身了。工夫上身,身体内部就有感觉,就有变化。“雾散若风雨”,心里头的云雾,像风雨一样吹散了。“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还旧所”,真到了那一步就是返老还童,头发白的变黑了,牙齿掉了重生,眼睛看不见的又看见了。“老翁复壮丁,耆妪成姹女”,老头子变青年,老太婆变少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到了这一步是返老还童,把这个肉体整个变过来,成为真人。
先天一炁如何得
朱云阳祖师的批注也非常好,舍不得把它抛掉,大概读一下。“此节,言伏食之神验也”,讲到结丹,真到了那一步工夫,有它的神效。“三性会合,便成金丹”,精、气、神会合,可以讲就是“水火既济”,水火既济靠什么?靠这个津液调配。“吞人口中,便称伏食,迥非旁门服食之术也”,所
丨189|
谓旁门,并不是骂他们不对,不过走的是偏门,结果还会回到大厅堂里头来的。“世间药草,如巨胜之类,尚可延年益算”,增加寿命,“金性坚刚,万劫不朽”,物质世界里头黄金是最坚固的,“岂不为万物中至宝”,修道拿黄金来比喻。“道术之士,倘能伏此先天一炁,寿命有不长久者乎”。这个我们要研究了,我晓得最近几十年,道家的书出来很多,大家都乱看,这里又是密宗,那里又是道家,听了头都昏了,不晓得“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这虚无从哪里来?怎么有个炁从虚无中来?为什么称先天?
“先天”两个字是根据《易经》乾卦,孔子的《系传》里说“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就是宇宙没有形成以前,一切万物生命还没有发生以前叫先天。宇宙万有开始生发,这个功能哪里来?生命功能又是哪里来的?是靠先天来的,所以乃至天地宇宙都没有办法违背的,生命都在这个范围以内。我们有了生命以后叫后天,这个后天的生命奉天时,既然有了有形的生命,背后有个功能,这个功能是先天来的,有一个规律有一个法则,那是不可能违反的。譬如人生下来要一岁、二岁、三十岁才到中年,不会一生下来就到三十,不能跳过去。所以后天返回先天时,需要按它的步骤来的。自然界看起来是没有规律,看到这个草啊、树啊乱长,其实它一点都不乱,不规律里头有它的规律,那是后天。就是孔子在《系传》上提出来的先天、后天的名称。有一位禅宗的祖师傅大士,历史上都说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儒、释、道三家都通的,也是梁武帝的国师。他有个偈子很有名^“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
时凋。”就是讲这个先天。天地宇宙万有没动以前,它已经存在,它没有形象,宇宙万有都靠它生发。
我们现在后天的生命,是靠鼻子的呼吸维持,靠嘴巴吃万物,伤害别人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菜也有生命,吃素也杀生,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草、花、菜都有感应的。修道到了有“先天一炁”后,就不靠后天的呼吸,不靠嘴巴了。大家修呼吸法,我经常笑你们冤枉,鼻子的呼吸是生灭法,有生有灭,有去有来,不会永远停留在那里。你专门跟这个生灭的事打交道,要想求不生不灭,长生不死之道,可能吗?工具都用错,本钱都用错。所以这个气不是鼻子里头的气,道家告诉你,“先天一炁”不是这个气,因为这个气是一往一来生灭,它永远不停留的。
有人练气功气聚丹田,肚子大大的自以为有道,实际上肠肥脑满,快要翘辫子了。把气鼓在这里,没有道理的,你做个气袋,然后把气打进去,叫这个气只准在一处,不准流动,那可能吗?我们人体就像是个袋子,气进来它一定四面充满,气留在一处会结块就生瘤了。所谓气沉丹田,真正的丹田是无形无象的。气全身都充满时,精神就好了,精气神来了,也就是“先天一炁”。所以修道家是不用那个气,还是用我们原始这个“无火”之谓炁。
“先天一炁”就是不呼不吸,这时候我们后天呼吸宁静了,身、心、性命都空了,没有感觉了,这时所发动的生命功能叫“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要自己完全空到极点,清净到极点才能发生,并不是说“先天一炁”从虚无中给你掉进来。你那时本来就在虚无中,还要掉进来什么!这个有
—1、形的呼吸也在虚无中啊!所以,从虚无中来是看你身、心、^念头空到多少,它的功能就发动多少,真空中就生出妙有^来。如果空都空不了,还想求妙有,做不到的!这个“先天一炁”是不生不灭的,刚才提傅大士这个偈子“不逐四时凋”,它永远不生不灭。这一段说明这个“先天一炁”,所以伏食是真气来了。真气在佛家天台宗叫做真息,息者不呼不吸了,充满,宁静,停止,这个叫真息。
土和四率内脏
现在他解释土是什么,注意它的解释。“戊己二土,本无定位,周流四季,在东则为辰土,在南则为未土,在西则为戌土,在北则为丑土。”刚才提到地支十二个时辰,辰、戌、丑、未四个时辰都是土。你们学阴阳、学风水、学奇门遁甲的,读懂了道书就更高了,他这里给你分析得很清楚。在东属木,在人体内部的肝脏属辰土;在南就是心脏,南方属火就属未土;肺是西方,戌土;北方壬癸水肾脏,属丑土。所以辰、戌、丑、未四个都是土,方位也不同,它的观念性也不同。学中医的更要注意,因为中国的医学理论是建立在道家哲学基础上;西医的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所以两个文化基础不同,一个从物理文化、唯物文化来,一个是唯心文化来;也就是一个是哲学系统来,一个是科学系统来。其实西医、中医都有最高的一面,不要偏颇。身上长一个东西,要靠西医科学仪器检查出来,三个指头把脉是摸不出来的,虽然也有高明的人,但一般半吊子是靠不住的。尤其现在有了扫描技术,更清楚,靠指头,靠意想,
很难准的。所以中国人有四句俗话一一“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五脏六腑如果会讲话的话,那个肝在里头讲话了:老兄,我没有病,那是肺部的事情。医师听了就脸色如土。“山川而能言,葬师食无所”,山川如能言语,看风水、看地的人也就没有饭吃了。
所以讲到土,他讲肝、心脏、肺、肾同土什么相干?因为土是脾胃,与任何部位都有关,哪一部位出了毛病,就是那部分的生命功能差了,都关系到脾胃。所以真土在这个肉体生命中,就是生命的一个能,看不见摸不着的,年轻很旺盛,老年就衰了;在心理精神方面,就是真意,就是意志。所以这个土有四种,因四季而不同,也因部位而不同。本书前面讲到“周流四季”,这个真意并不固定在一处呀!譬如你们在座很多学打坐的,学佛的也有,修道的也有,修密宗的也有,学显教的也有,有时你工夫都用在头上,头昏昏的又重,又下不来,这是什么道理?就需要懂得活用,“周流六虚,变动不居”的道理,这是孔子在《易经》上讲的话。
所以道家有活子时的说法,活子时是什么呢?后面的注释,“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十二时就是昼夜各六个时辰。宇宙的子时是夜里十二点整,但是人体的生命是一个小宇宙,它另外构成了一个天地,而且每个人的时间观念都不一样,所以十二时意所到,这个是真“意”,懂了真意,就会做工夫了。
“木火金水无非土之疆界,作丹之时,赖此土以立中宫之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