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方面呢?“坤中一阴”,就是我们的下部由于阳发动了,又重新归到宁静。它像这个地球的气候一样,夏天吸收太阳的热能,地心热气上升,碰到凉气变成雨下来,我们身体变化也是这样。所以,“坤中一阴,转人乾宫成离”,这个气向上走,进人上面的乾宫变成离,离卦(^)中间一爻是阴,所以说“离中有太阴真水”。这是脑下垂体的荷尔蒙,是人最重要的。老年修道的人,有口水源源而来,是太阴真水,这是玉液还丹长生不死之药。
“水火二炁,互藏其根”,这种现象的根本在哪里看不出来,工夫到那里你自然体会到了。“化化不穷,五行全具其中”,是生生不已的,这是第二套的工夫,第二重的投影,也就是开始修道的基本道理。它变化作用,由上下降,由下上升,所以大家打坐,也是健康长寿之道,一打坐就宁静,宁静就休息了。生命都是自己用得太多、太快,把生命用完了,多休息总慢点死吧!打坐的效果就是这个道理嘛!打坐时身上气动起来了,你不要跟它晃动,晃动是你下意识在跟它动。有时还打起太极拳来,有些人说是打神拳,你不准它动,它就不动了。有时自己又结手印了,都在那里发神经!如果心境宁静,不管身体怎么变化,一概不理,就是正定。下意识有个正定,又不对了。空灵也不管,也不管这些动的现象,自然会回归到静,就会正常,那就“化化不穷”,变化就出来了。
所以定是个好事,不要去导引它,也不要故意去空它,两个腿一盘,眼睛一闭本来就定了,你何必要去加一个定呢?佛菩萨告诉你不增不减,你坐在那里又增又减,定就是定,就怕你不能真定。所以你感觉哪里动,就是没有到达定的境界。你是下意识在想,自己检查不出来,你真能把下意识检查出来就成功了。所以要知道这个变化,下意识真宁静到极点,水火的变化自然而来。道书上讲了那么多,看过了就算了,一懂便休,就把它丢开了。真做工夫也不管道,也不管佛,只记住老子一句话一“道法自然”。这是生命本有的,不是你修出来的,它本来会来的。所以他说“化化不穷,五行全具其中”,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生命,金、木、水、火、土五行变化自然,每一步都有了。
生克变化工夫过程
“盖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转生水,左旋一周而相生,便是河图顺数。”五行相生,生生不已的道理叫做左旋,同这个天体一样。天道左旋,地道右旋,两个的转动相反,所以星球与星球之间不会撞上。我们古人已经晓得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现在科学证明也是如此。所以这个“左旋一周而相生”,在《易经》、《河图洛书》上是顺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等等。
但是我们老祖宗早就晓得,天地之间一切是阴阳相对的,有生必有克,永远是矛盾的,有生就有死。你看五行相克很有意思,是隔位相克,隔过一位就跟你对立起来,这个道理是什么?是人生了儿子,儿子又生了儿子,儿子再生儿子,生生不已,就是顺生。这个生里头就有克,我们生了儿了,儿子又生了儿子,那个叫孙子了,孙子一长大,祖父就要死掉,隔位就相克了。天底下就是那么回事,隔位相克啊!“火能克金,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转克火,右旋一周而相克,便是洛书逆数”,这是讲《易经》、《河洛理数》了,现在不是讲专题,只是说相克的道理,右旋谓克。文王的八卦是洛书的法则,洛书是后天的用,伏羲的八卦是先天的法则。所以“一顺一逆,一生一克,而五行之千变万化,总不出其范围”。
有人说修道做工夫,讲那么多理论干什么?老师!我很笨,我不愿意学理论,我也懒得看书,做工夫就到了。我告诉你,不要说你做一辈子工夫,十辈子也不会到,理不通决不会到。最后“了道”是理,是智慧啊!以为死做工夫就会到,到了也是个外道。所以这里才把道理讲了这么多,非常非常的重要。譬如你做工夫,懂得生克变化,工夫进步就非常对。有些人打坐,难得碰到好境况,但是下一步就不好啦!今天精神百倍,下一步就没精神想睡了。其实两样都对,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生一克是变化,那个不变的道体没有动,你跟着它自然地变化就是了。所谓九转还丹,变化到极点,最后不变,就懂得了。
所以今天坐得好,明天也坐好,后天也想坐好,好的都归你,不好的都归我吗?没这个道理啊!有阴就有阳,有天亮就有天黑,黑暗也是天哦!亮的也是天,天地的黑暗同这个虚空没有关系的。黑暗有黑暗的可爱啊!大家都是喜欢白天的可爱,其实黑暗更可爱!我昨天看到古书上说,古人说做鬼不错呀,有人问做鬼有什么不错?去了就回不来的呀!他说,假使错的话,有些人就会跑回来啦!这个话很好笑,可是很有意思。
第五十五讲
回到真阳即还丹天1生水与人体气血要调和修道与日月法则符合
现在继续上次还没有讲完的理论,“故曰,推广五行数,较约而不烦”,这是他解释原文。我们了解了五行,天地宇宙自然的规律,就把还丹的理论同事实搞清楚了。《河图洛书》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在座许多朋友没有搞得清楚的,我们大概提一下,不深入了,深入起来是专门的课题。河图上面很多白点与黑点,白点代表阳,黑点代表阴。
回到真阳即还丹
“天一生水”,这个天地形成,开始是液体,由液体慢慢转成固体,后来西方哲学观点也如此。古文的“天”字,并不是代表这个天体,一个“天”字是许多种代号,这里“天一生水”代表的是自然物理的。这个宇宙的开始只有水,是第一个现象,不是说它的功能就是水。这功能一发动就变成液体,所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这个数理同西洋的数理哲学又不同,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万物皆生于一。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老子早就提出来了。
万物皆生于一,一以前是个什么?一以前是个零,数理
上这个零代表没有,也代表了无穷、无限,代表了不可知
的,有太多太多,无量无边,无法代表,所以都用零代表。、这个零叫它“无”可以,叫它“有”也可以,因为零是不可|二知之数。那么由零,由这没有的东西第一发动就是一。宇宙只有这个一,没有二。一加一是二,再加一就是三。一的本身已经包含有二,有一就有相对的,相对就是二,有相对有二,已经有三在里面了。这个数理哲学,在上古已经很发达,现在大概介绍一下,只引用“天一生水”,宇宙来源的这个液体。
“水本真阳,落在北方太阴之中,所以水反属阴。”这个水从哪里来的?这个“有”从哪里来的?这宇宙第一滴水从哪里来?也就是说先有鸡先有蛋?假定说先有蛋,蛋从哪里来?真空中变成妙有,怎么变出来?这个问题研究起来多了,不扯得太远了。这个水,本来不是这个液体,它是个“能”,能不是这个水。所谓真空形成了妙有,它原始能是个圆圈,是个零。拿中国旧的科学与哲学观念,给它一个代号叫做阳。水属阴的,是有形的,后天形而下属于阴,在先天就是形而上的,它本来无中生有,所以是“水本真阳”。一落到北方,北方代表阴,南方代表阳。“落在北方太阴之中”最阴的地方,这个本就起一个转折了,由真空变成妙有,因此有形的水,阴阳家认为属于阴。有形的水未形成以前是没有的,这水干了以后又回到本来,就是还丹,还回真阳。
下载
这个虽然是理论,不要认为理论不相干,修道家讲还丹,理就是事,理通了就会形成事,理跟事本来不分。我们有一个原则要把握,也就是我常常说的,天地间有许多事情
找不出道理来,这种事情很多。有时有些道理在理论上成立的,事实上行不通。你说理论跟事实应该是两回事,不是的,是一回事。比方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苹果不是为了牛顿而掉下来,早就掉下来了,不过因为他的灵感才发现地心引力的。同样道理,看烧开水就发明了蒸汽机,烧开水的蒸汽不是为了他要发明蒸汽机才有的。所以有其事不懂其理,是我们的学问不够,没有到。有其理而没有这件事,是我们的经验不够,姑且保留,不要随便下断语。这就是科学精神,尽量保持一点存疑态度,再来求证。现在他是用我们旧的科学与哲学理论说的,先把这个知识保留。
《河图洛书》刚才提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成就是接受,这是《河图洛书》的数理科学。“地二生火,火本真阴”,二就是阴,相对的,相对属于阴,绝对属于阳。地是属于阴的,它本身会发起一种热能。地怎么发起热能?我们现在了解地的热能是吸收太阳能来的,是经过两重手续,“地二生火”,这种热能在《易经》数理上是真阴不属阳,因为这个火是后天的火。“升在南方太阳之位,所以火反属阳。”形成物质以前是能,当它变成物质以后,这个能变换了现象,反而属阳,代号叫真阳。
天一生水与人体
那么他讲了半天,跟我们修道有什么相干?问题就在这里,所谓还丹是将我们后天这个肉体生命,修到“天一生水”。先要向诸位声明,我并不认为今天的科学完全对,还不敢说。因为科学随时在进步,它今天的定律,会被明天新的发现推翻,所以科学下不了定论。因此我只是借用现在的科学知识来说,生命的青春活力最重要是脑下垂体,它刺激荷尔蒙的源源产生,一旦萎缩,人就衰老。所以道家修炼玉液还丹,真修得好时,嘴里永远是清凉的口水。这个玉液还丹,其实就是脑下垂体荷尔蒙的分泌,一直下来到全身,刺激到下部去。所谓肾上腺,性腺,就是“天一生水”来了。所以人老了,如果“天一生水”不生长,这一点水用完就
兀0
譬如《黄帝内经》上说,“女子二七天癸至”,“壬癸”都是水,壬水是水的原素,还没有形成水,所以叫能;癸水就是形成了物质的水。所以虽同为水,但不同。天一之水就是讲脑下垂体的荷尔蒙,是后天的,由它下降就变成男女的精液,这就是癸水了。所以“天一生水”,在上面的还属于阳水,真阳之水到了下面变成实质的,“落在北方太阴之中”,在人体来说北方就是胃下面一直到肚子。“北方太阴”这个代号,在我们这个后天形体来讲,引用瑜珈、密宗说法就是海底。在古代来讲就是会阴穴,是太阴所在。等于下雨一样,因地气上升,碰到冷空气成雨。“天一生水”是雨下来了,雨下到地面又归到大海里去,所以水这样变成阴了。
“地二生火”,现在讲有形的后天生命的真阳之气。阳气靠哪里来呢?下部来的,由阴极而发生这个阳,一个变化一个转折,这个热能跟地球一样,热到极点,阳气慢慢就上升了。夏天的井水是凉的,地心里凉,地下的阳能向外散发,所以夏天大家的胃口都不太好,饭也吃不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