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A -A

        霸莆雌省保霸啤笔恰兑住【防へ缘牡览恚裉艨煲湎氯ィ跹艚换崾钡囊黄琛』浦蟆缘搅嘶煦缭凭辰纾褪且荒盍槊髟谀冢饷妗〉纳硖迦崛恚÷鐾恕!昂诎住贝硪跹簦坝腥缂ψ又∽础保煦缥捶郑肮试焕嗳缂ψ樱诎紫喾保馐墙岬ひ浴『蟮牡谝徊健!?br/

        ―?误处境界在何处

        1“神室中间,方圆恰好径寸,法身隐于其中,优游充长,

        与赤子原初在母腹中,一点造化。故曰,纵横一寸,以为始初。”这个时候丹头一点不在脑子里,你们修道守窍啊,密宗的三脉七轮啊,这个时候都不谈了,因为都过啦,气脉早打开了。这个时候那个真正的境界,在我们身体的中心点。我们身体也怪,到处都是三角形,你看密宗画的坛场,生法宫就是三角形。我们人体上很多啊,你们懂了就晓得修道。脸上三角形,两个眼睛到口鼻三角形,两个乳房到肚脐三角形,两个乳房到上面喉结三角形,到处是三角形!下面下去也是三角形。所以中国的东西也是根据这个来的,连香炉也是三脚香炉。可是你们现在工夫不到,认为道家守在三角形,自己搞得心痛,胃气不通。所谓“神室中间”,有些道书说“中黄神室”,“中黄”就是中宫,“神室”中间方圆恰好一寸,这个寸不是现在的寸,真正的一寸,学针灸的人知道,有些部位是以自己中指中间一段为标准,道家称这个为一寸三分,每个人身体不同。

        譬如说喉管三寸也是这样一个量法,这个我告诉你,中国文化现在都没有了。有一种草药叫葛根,四川的特别好,一个人打摆子发冷发热,胃里有细菌消化不良,中医、西医都没有办法,搞了一年多都好不了。当地找来一个乡下人,用土法子,那真有本事,他一看这是疟疾打摆子,就去找一个葛根,把外皮一扒,里面白得像葱白一样。他把病人手指头拿来一量,我在旁边看他是个内行,量了就把葛根切好长|228|一

        度,从病人喉咙里一直插下去,等一下他一抽出来,那个人就好啦。我问病人有什么感受?他说那个东西下去,感觉好像有个东西咚一下掉下去啦!就没有啦!就是很久的消化不良,像在胃里头长毛了,没有办法化掉。这是中国人用的老办法,我现在可惜,那个到胃里头几寸忘记了。还有一个懂得中药修道家的,不管什么病找到他,很简单,随便出去抓一点草药洗洗,吃了就好。我要拜他为师,他说条件是你什么都不要做,跟我三年。我一听这三年跟你,做一个草药的,这有什么用呀?我现在想想很后悔,跟他三年,这个草药就学完了,能救多少人啊!笨!可是来不及了!人没有三头六臂,要学的东西太多,学不完啊。

        “方圆恰好径寸,法身隐于其中”,说那个丹头一点,混沌境界就在中宫。“优游充长”,在禅宗就是“任运”,让它自己充满。“与赤子原初在母腹中,一点造化”,道家叫怀胎,没有真的胎儿,等于婴儿在娘胎里慢慢长大的现象,修道的境界是一样的。所以《参同契》上讲“纵横一寸,以为始初”,就是这个道理,真结了丹那个境界是在这里,这叫初步。

        丨丨’

        弟七

        (bp;混沌境界须多久筑基结丹再养胎长养圣胎的变化急生身成就了进步再造乾坤魔来了

        混处境界须多久

        “圣胎初凝,一点元神,潜藏神室”,这个是得定的时候,定有很多种,道家的这种得定是进人混沌境界,就是非空非有、不空不有这一念。有一念已经不是了,没有一念也不对。当真到身上来时,道家所谓工夫来找我,不是我去找工夫,它自然回转了。儒家朱熹朱夫子所讲的“一念回到腔子里”,当然朱夫子能不能到达这个境界不知道,他那个说法是对的。一念回转,禅宗达摩祖师也讲过,“一念回机,便同本得”。不过达摩祖师所讲的“一念回机”不一定是这样,我们借用他的话,硬是自己回转来到内心了。这个时候你不想入定也不可能,六根自然关闭,不想动了。等于老母鸡孵卵那个样子,人都软了,喝醉了一样,杂念妄想统统提不起来了,可是并不是昏沉!这“一点元神”不是有念也不是无念,确有这个作用。

        1丨心瞜

        ^々^

        回转来“潜藏神室”,一念正念到了身上来,你说在哪个部位呢?勉强讲它在神室中宫。其实这个时候,“元黄未剖”,未剖就是鸡蛋黄未打开,这是形容!我们这个身体,没有内外中间的分别,等于鸡蛋一样,外面蛋壳包着,里边有个蛋黄。千万不要幻想我已经变成鸡蛋,里头有蛋黄。“黑白未分”,明白这一念不是有念也不是无念,代表六根关

        闭了,不相干了。“类如鸡子,白黑相符”,内里是白的外面5是黑的,鸡蛋里面是黄的外面是白的了,这是比喻。这个“白黑”是什么道理?说是一灵不昧,那灵灵明明,整个同外界隔开了。那么在哪里呢?在我们心中,不一定是有形的心窝里头,但也并不是离开这个有形的身体心窝这个部位。“神室中间,方圆恰好径寸”,这个我们讲过的,“法身隐于其中”就是在心中。这个混沌境界一定下去多久呢?就不一定了。算不定坐在那里,或者躺在那里,站在那里,也许两三天,也许七天七夜,都在这个境界里头。你们注意,万一诸位将来到了这一境界,当然算不定啦,大家都有神仙资格,能不能当选不知道,但是看到旁人到了这境界,就要帮忙,要护法,要照应他。

        “优游充长”,形容完全自由自在。过去在重庆看到一位老前辈,听说他常常人定。他一个礼拜吃一次饭,我也曾当过主人,他一个人吃一桌酒席,我们当主人不吃,在旁边陪他谈谈。他慢慢吃,又起来唱唱歌,站起来摸摸肚子走两圈,然后又吃,这一顿饭,要吃五六个钟头。这一餐吃完了,一个礼拜不吃饭。他是吃荤的,都要顶好的,他吃饱了起来,说声“再见”就走了。修道的人,大家朋友不用多话客气,他高兴起来,跟你谈几句,一个礼拜吃一餐免得麻烦,这个可是普通人做不到的。这是讲到“优游充长”这四个字,想到这位老朋友。修道工夫到这一步的时候,就要专修了。

        “与赤子原初在母腹中,一点造化”,他说这种情形就是婴儿刚刚人胎,这就是“一点造化”,我们这个性命凝结成

        了。所以原文讲“故曰,纵横一寸,以为始初”,“纵横一丨。寸”的地方,不一定讲心窝这里,修道家就要灵活,假使读轉死书就着相了,修道决不会成功。到这个时候,没有杂念妄想啦,拿佛学来讲,贪嗔痴慢这些都没有了。

        筑基结丹再养胎

        上面这些叫做百日筑基,真正结胎,也就是结丹,只有这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你说打坐人定,今天观想成功有境界,可以坐上几天几夜,那都不是结丹。真正结丹是自然来的,不是你想象出来的,观想出来就不对了。那么这一点来了以后,是修道第一步,这也就是说,百日筑基的基础打好以后,不晓得什么时间,你功德到了,修行到了,这东西就来了,结丹以后就人胎了。《楞严经》也提到“长养圣胎”,跟妈妈怀孕一样,这个胎儿慢慢长大,道家就叫做温养,说“温养真胎”,这个地方他用“真胎”,不是假的。

        “温养真胎,必须从微至着”,长养圣胎这个阶段,开始只有这么一个境界,觉得有这个东西,真空中起妙有,不一定只是打坐人定的时候,下座还是如此。刚才有个比喻,等于母亲怀胎一样,随时随地这一念不出去,在内的。不像我们现在打起坐来,思想乱七八糟向外散,把思想停住巳经很困难了,所以根本谈不上温养。真到温养的时候,这一点真空妙有,从开始微弱,慢慢作用越来越大。

        “始而成象”,开始变成那个现象,这个里头工夫就很多了,如果你的智能不够,或者是学过其他外道,下意识有观想,算不定你就觉得里头真有个胎儿,或者觉得自己里头就

        |233|

        是一个菩萨像,你要是喜欢观音,自己就是观音像,有时觉得完全是个刚生下来的婴儿。所以就要注意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决不能着相,否则你就走错了路。“始而成象”是无相之象,但是假设真到这一步,修道有时候会变真,所以说,很难,就是在这种地方要真智慧了。

        开始成象,慢慢工夫培养锻炼成熟,“继而成形”,就像婴儿在娘胎里成胎以后,慢慢生成脉络、筋骨出来了,“四肢五脏”同我们现在身体一样,“并筋络骨节之类件件完备,具体而行”。千万注意啊!这段是形容辞,形容一个胎儿在娘胎中这样长成。

        所以他说原文还是形容辞,“故曰,四肢五脏,筋骨乃俱”,这个时候成形了,就是形容长养圣胎。这个里头就讲不清楚了,讲清楚了工夫不到也没有用,到了再说,这是第一。第二,古代人讲这些是有他道理的,他给你讲了以后,你非走错路不可,因为人这个欲望,听到一个高远的境界,告诉他不可以着相,我知道!我知道!但他下意识已经着相了。你告诉他,要空掉,我知道!我知道!到时候充其量碗那么大一个空,如此而已,非着相不可,很难办。可是道书的形容,也只能着相地形容。

        长养圣胎的变化

        1夸旁

        他说“须知,四象五行包络法身,便如四肢五脏。法身渐渐坚凝,便如筋骨,非真有形象也”。“长养圣胎”是说像长成一个人一样,胎儿四肢五脏都有了,现在告诉我们正统道法,性命双修,脱胎换骨的正道。我们必须要知道,说2341一

        “四肢五脏”,是比喻四象五行,这都是《易经》的话,“四象”是阴阳分出来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这叫四象;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是代号。总而言之,在这个境界的时候,身心内在的变化,你自己会知道。有时候证人的境界,什么都不知道了,是纯阴境界;有时候内外一片光明是阳境界。当然你们现在打坐也有些人碰上内外光明,可是并不是这个境界,真到这个境界是不同的。

        在长养圣胎当中,有很多的变化,各种境界是意形成的“意生身”,是正念,是一念之间精气神所结合。一念正定,精气神就结合了,“便如四肢五脏”,是形容,不要搞错了。可是到这个境界,修道没有办法讲。玄奘法师在印度,两派的辩论解决不了,后来请他仲裁,有一派问,得道的人那个境界,既然不可说,不可说,那你怎么可以知道呢?玄奘法师说了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慢慢工夫再下去,“法身渐渐坚凝”,就更稳定了。“便如筋骨”,等于胎儿长成功了,各种筋骨有形了,不是真有形象。

        这叫做温养,就是后来道家所谓十月怀胎,《楞严经》讲长养圣胎。这样“温养既足,至于十月胎完”,并不是一定十个月,有人快一点,那是靠他前生多生多世的修持。这类人也许个把月几天就完成,也许好几年,所以不是呆定的。“十月胎完”,是讲人的怀胎境界,这是拿来做比喻的。

        意生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说参同契 第10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