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1 / 5)

+A -A

        “你武昌的还是汉口的?”

        “武昌的。洪山的。你捏?”

        “汉口的。一元路的。”

        馨彤和小赵接着交流了一下具体洪山哪里,一元路哪里。“我小姨家离你家很近,以前经常去。过了江,坐2路电车。”“我爸爸单位就在你家附近。以前我每次去他单位玩,他都带我去一品香吃糊米酒。”于是乎,从糊米酒开始讲到别的小吃,讲到哪里好玩。两人都是武汉土生土长,又都离家多年,年龄相仿,在武汉的经历也差不多。到后来越聊越起劲,一起缅怀武汉的风土人情,小吃美食。半个小时以后,两人就已经很亲近了。这也算是所谓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另一种演绎吧。

        讲武汉的生活告一段落。馨彤问小赵,“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我爸爸,我妈妈,还有一个妹妹。”

        馨彤很快知道小赵的爸爸妈妈因为工厂效益不好,都被迫提前内退了。

        “我们家我不行,但我妹妹特别会读书。她在武大上学,成绩特别好。每学期都有奖学金。”小赵一脸的骄傲。“她还想出国读书。只怕我们家供不起。”

        “美国很多学校提供奖学金的。她可以申请试试。”

        “是啊,她也这样说。看她能不能拿到一点奖学金。然后她可以自己打工赚生活费。她蛮能干的。我已经跟她说了国家的培养费我想办法。”

        馨彤知道出国要交培养费的事。她自己当年就交过。小赵的话让她有些感动。她突然想帮帮小赵的妹妹,那个她从未谋面的小老乡。“我把我的电话和电子邮件留给你。让你妹妹跟我联系。我有些申请学校的经验可以跟她讲一下。”馨彤边说就从手上的提包里找出纸笔,写下来递给小赵。

        小赵很惊讶。连说了好多声谢谢,接过纸条,放进上衣口袋里,还在外面按了按。

        “快到了。”小赵告诉馨彤。

        馨彤转了个话题,“你来上海很多年了?”

        “快5年。”

        “怎么想起来来上海?”

        “我舅舅在上海。我技校毕业,他帮我在这里找了个工作。”

        “在阳光集团?”

        “没有。先在别的小公司,后来,刚学了车子,阳光招司机,我就来了。”

        “几年了?”

        “三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与君同心 第40章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