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2 / 2)

+A -A

        和周越分手后的第6天半夜1点过,我和一个朋友在成都的某著名酒廊花差,帮他娃喝“业务酒”。醉的看人都是重影的时候,貌似听见手机在响,老子摇摇晃晃的摸出包间,掏出手机接了。

        久违了的软软的台湾腔“你现在在哪里?我现在很需要你!”

        一周以后,处理完了成都这边的杂事,打了个电话给父母“可能要出去一段时间”。他们没说什么,我现在已经是断线的风筝了……

        和前几次长期离开成都一样,这次也是坐火车。这是我的一个怪癖,如果是准备长期离开(有可能在外地安家)的话,老子就绝对只坐火车。因为这样才有“背井离乡”的,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坐飞机太快了,会让人感觉要打退堂鼓也很容易,就几个小时嘛。

        在火车上一直睡不着,因为这一次和前两次(大学,去北京)完全不一样。倒不是因为前两次都往北,这次是往南,而是这一次我心里面最多只有50%的把握知道以后的日子会是什么样。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r是什么人?当时我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但老子不是傻瓜。1年前在广州,风投的总共数w量级的米米在半个月之内消失的无影无踪,你以为她真的完全“不知情”?开玩笑,我们之间的“战斗情谊”是老子背负了二进宫的风险扛出来的!……以她那种可以直接和人物通电话的,会无缘无故和老子这样一个走在人群中都会被当成民工的小伙子结成“姐弟情”?会说出“我现在很需要你”这种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永远反常规的,如果你感觉一个事情完全不可思议,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你根本不了解平静的江面下是怎样的一种深流。

        后面的话:

        1。《青春如歌》是让我们感觉最累的一季。因为这是一个让人很不舒服的故事,或者说是很感伤的回忆。70人少年时代的那种灰色天空,在我们的脑海里始终都埋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只有在夜深人静或者是突然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同学会,才能让我们猛然一怔:原来曾经这样走过,原来曾经这样笑过哭过……

        2。《青春如歌》的故事性并不强,谢谢大家能够一直坚持看完^_^。因为回忆的碎片是没有太多逻辑性的,很难让我们愉悦的阅读,甚至仅仅是很流利的阅读……这就是这一季和《羊城岁月》那种韵味很强的现实故事的差别。但是这一季必须要写,因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情节。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在这一季里面产生了很多变化,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真正成人化了”,不再是《青春》里面的愣头青只知道四处乱闯。现实的空间毕竟有限,东闯西闯总有一天会闯不下去:“百脑”也不可能永远都是那个长满青春痘的傻逼,他也最终会变成现实社会中的一个“油滑世俗猥琐男”……如果不交待清楚这些东西,在后面的《最后时刻》高潮部分就会产生脱节,会让你们感觉不是在看真实故事,而是在看神仙传奇。

        3。这一季也删掉了很大一段情节,就是江海在少管所的故事。这部分内容如果写出来,整体可看性绝对会上升到《羊城岁月》那个高度。但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删掉,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知道看这篇文章的朋友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甚至还有好些中学生,那些内容对这部分“未成年”小p孩是不合适的,我们从来没有保证过出现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好人,或者说永远都是好人,所以对于小朋友们的价值观我们心头没底,“诲淫诲盗”这种结果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认为《青春如歌》不应该是一个人的故事,我们不能突出具体的某一个人,所以这一季没有主角,所有人物都是我们70青春年代的群像。

        4。在渡过了《沪江不眠夜》的淡淡失落心情和《青春如歌》的深灰色记忆碎片之后,在下一季,让我们回到广州,美丽的羊城,继续云峰和许静这一对风雨爱人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为什么要说“精彩”?因为确实很精彩,连我都认为很精彩,呵呵……同时我们也强调一下,以后的内容不适合小朋友看了,你们还是看到《青春》结束就比较好。《最后时刻》不是写给你们看的,你们也理解不了这里面所要传达的很多东西。对于你们目前的年龄来说,还是《初恋故事完整版》那种天高云淡的校园情怀比较适合你们,有美丽的女生,还有白发的先生,尽情享受你们该享受的东西吧,青葱年代不要太过沉重……

        《最后时刻》第四季《羊城岁月续集》

        第1部分

        摆酒的事云峰基本上没有怎么管,只帮着写了下请帖。婚宴是许静姑妈一手操办了。伴娘就是小南,伴郎是许静的另外一个刚上高中的小表弟虾仔。广东这边很讲究这些红白喜事。许静又是父亲去世了的孤家女,南粤民风对这种情况有个说头,具体名字记不起来了,反正就是把孤女嫁出去,这边家族就不再管了,“隆重”的档次要远胜于普通嫁女。所以她那边的亲戚几乎是倾巢出动,占了婚宴的一大半,很多都是许静从小到大都没见过的人……剩下的一小半就是南航的同事,单位聚餐,呵呵。许静在南航已经呆了9年,多多少少还是认识很多人,而且她也知道结婚以后基本上就会辞职了,所以这盘也当是个告别饭了。

        云峰这边却没什么人。他父母在西安没有太多关系好的亲戚,于是就只有老俩口来了,和许静的姑妈等一干长辈坐主桌。朋友就只请了几个同学,王越灵、程璐和德仔,还有几个当年关系不错的校友,一起凑了一桌。其他的熟人,关系都有点暧昧:

        文荣没有来,只让孙姐来了。在《羊城岁月》里面就说过,文荣是比较“爱惜羽毛”的。年轻的时候虽然什么事都乱来,一副弄死当睡着的样子。但是回广州机关里面上班后,年纪慢慢长了,人也逐渐变了,变得很“守规矩”,或者说,更在意自己的前途了。他自己也知道云峰做的生意是有风险的,而且无论怎么说都和他脱不开干系。所以他很多时候都在尽力避免和云峰发生“实质性”的联系,至少在外人面前要绝对避免……

        魏科倒是根本不管这些,他娃完全是打烂仗的。而且他不像文荣下过基层,在边境上吃过苦,有很硬的资历。他娃就是一个部队大院里面混大的少爷兵,性子又比较直,不像文荣一样忍得气受得夹磨,自己老爸犯错误倒了后也没了靠山。所以他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有什么太大的前途,只能乱混,呆一天算一天,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和云峰这种生意人打扣手,如何多“挣钱”上……这次云峰结婚,本来文荣不让他来,但是孙姐想想是自己的兄弟,和云峰关系又铁,就还是把他带来了,两个人和司机坐了张桌子。

        至于罗洛,他就比魏科“懂事”多了。收到请柬后先给文荣打了电话,“请示老大”。文荣让他别去,他娃就扯钩子回湛江过周末去了。魏科给他打电话问他来不来,他娃说瞎话“在这边有重要饭局,走不了!”,魏科只好骂娘,闸电话。

        云峰在送请柬的时候,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去给老范送一张?毕竟他是社团人士,这个他妈确实有点难办……后来闷了半天还是去了,没想到范哥很识体的笑笑“你愿不愿意我去?”云峰有点尴尬,只好假笑“当然能来最好来”……你娃太小看人了,老范又不是土超哥,他妈人家是在香港“留学”回来的,这些事情还会不知道该怎么做?香港那边的社团组织,其实比普通老百姓都要讲究这些人情世故,他们很在意这些东西的……老范比云峰还要清楚自己该不该出现在这种场合,所以根本不会来。但是人不来并不代表不给面子,婚宴开始时,几个穿的周五正王的小弟出现在饭馆门口,毕恭毕敬的送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让青春继续 第134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