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2 / 3)

+A -A

        “真要用钱时,暂时就用我的私蓄。”金城说得很平静,“至于三江善堂的三万欠债,我打算最多还他一万三,就把那张欠单要回来。”说完,笃定地喝了口茶。

        其他四人几乎同时站起来,异口同声:“他肯?”

        他们心中明白,金城对下属不像江全那样吝啬,一当堂主就先花了近三千大洋打赏下面的兄弟,现在又说暂时拿自己的私蓄以应急需。要是真能把一万七千大洋省下来,金城一定会拿出一部分打赏他们。

        “如果做不到,我就不当这个堂主。”金城微微一笑。

        “城哥,佩服!”富国威这一叫是从心中叫出来的。

        第二天,金城给怡和商行董事长朱家明挂了个电话。

        朱家明早听人传言,广龙堂除欠着本行的钱外,还欠着三江善堂三万大洋未还,经济桔据,堂中人心浮动,欠自己的钱就儿同死帐了,自己又没有足够的权势去向广龙堂催讨,心中正是又无奈又悲伤,现在接到金城说要还债的电话,真个高兴得喜出望外,当晚就在惠如楼大排筵席,宴请金城及其手下干将,搞得非常热闹。当金城把那一万六千大洋的银票递给他时,朱家明更是鞠躬“多谢”——原以为成了烂帐的一笔巨款现在这样如同从天而降,能不多谢?——并向广龙堂的骨干们连连举杯,这件事在省城中一时便传开了。

        过了两天,金城在九如茶楼饮完早茶回到小洋楼,正在对怎样应付三江善堂的债务作最后决定,便接到了三江善堂执行董事李中丞的电话。

        李中丞先把金城赞了一通,说他年青有为,一上任就还了怡和商行的欠债,声誉卓著云云,然后便说陈达生的胞弟陈扬生前几天已从惠州来到省城,要追回其兄生前通过三江善堂转借给广龙堂的三万大洋,请金城兄务必尽快筹款。

        金城已在前几天就探到这个消息。他知道陈扬生只是惠阳县下涌镇的镇长,在省城并无权势,也不像身为广州公路处长的陈达生那样跟省城公安局的人有交情,能够动用警察,因而这笔帐是可以赖的——从法律的角度说,广龙堂的欠单是写给三江善堂的,不是写给陈达生的;要催债的是三江善堂,不是陈达生,更不是他的弟弟。但法律在这里不顶用,陈炯明在省城只手遮天,万一陈扬生告到陈炯明那儿,而三江善堂又承认这笔钱是陈达生的,那就无所谓法律,说不定陈炯明一声令下,公安局自会来查封广龙堂,自己根本不是这个大军阀的对手,因而在前两天的首领会议上,他已决定还债,至于还多少是另一回事。

        金城一边听李中丞的胡扯,一边在确定对付的办法。当李中丞讲完,金城也已定下计来,只听他谦恭地道:“李董事请放心,本堂只因一时手紧,未能偿还,抱歉抱歉。这样吧,一个月内结数。”

        李中丞本以为金城会赖,想不到对方就这样答应了,还定下了期限,不觉大喜——金城若真的一下子还清三万大洋,那三江善堂就可以大赚一笔,陈扬生明知道广龙堂的欠革是写给三江善堂的,答应自己只要回一万就心满意足——立即道:“金堂主想必言出必行吧?”

        “我金城牙齿当金使,放心放心。”

        金城放下电话,喝了口茶,正要确定还债的具体做法,方中阁拿着一封信走进来:“洪胜堂送来的。”

        金城拆封展读。信写得很简单:

        金城兄大鉴:

        请下午三时移大驾到惠如楼二楼偏房一叙,有要事相商。

        刘七顿首

        民国十一年七月十八日

        金城沉思了一回,对方中阁道:“给来人二钱银子,说我准时到。”

        方中阁悄悄退出,掩上门,金城掏出支香烟,慢慢吸起来。刘老七会有什么“要事”?他在心中问自己。

        一支烟抽完了,还是茫无头绪。金城的目光无意中落到了书桌旁的椅子上。猛然想起,两个月前,江全就是坐在这张椅子上跟自己讨论怎样杀掉陈达生,最后谈到刘老七想要广龙堂帮手偷运军火给香山县海洲乡的袁巩,事成后酬金二万大洋。后来江全一直没答应。莫非就为此事?

        金城又抽了支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广州教父 第34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