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2 / 3)

+A -A

        “明晚子时。”

        “在……哪里?”

        “敝堂对出的江面。”

        “那就一言……为定!”

        “城哥醉了,来,醒醒酒!”刘老七给金城递过来一杯浓茶。

        第十六章险中求生

        刘老七离开惠如楼时真个是满脸红光,得意非常。回到洪胜堂,与梁管来到密室,屏退左右,关上门,伸手一拍梁管的肩膊,大笑道:“我说金城这小子‘嫩’,果然是‘嫩’!

        军师妙计!妙计!哈哈!这回他黄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潺!“

        (广州方言:死不了也惹来很大的麻烦)“情况如何?”梁管还是比较能克制,语气较为冷静。

        刘老七把引金城入彀的经过说了一遍,边说边夸耀自己的“智谋”,说完后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梁管赔着刘老七大笑,还向刘老七竖起大拇指:“七哥确是高手!确是高手!”——刘老七的棋下得好,喜欢别人这样赞他;其实梁管心中总是隐隐觉得,事情进行得太过顺利了,但他又说不出有什么不妥。他不敢在这个时候扫刘老七的兴。

        梁管的“隐忧”是不错的。当时金城是有点醉了——十杯八杯下肚,哪能一点醉意也没有——但他的醉意远未达到表面装出来的程度。金城是大西北人——兰州人,那里气候寒冷,喝的又是性寒的黄河水,当地人喜喝酒以祛寒,尤其在冬季。一般说来,其酒量比地处严热的广东人可大得多了。当年笔者在兰州读大学,有一次聚餐,有位当地的女同学两大杯二锅头(约半斤)下肚,面不变色,没事一样,简直令人咋舌。金城正是得了这祖上的“遗传基因”,而精明的刘老七却恰恰反略了这一点。

        刘老七在洪胜堂哈哈大笑的时候,金城正坐在小洋楼自己的房间里沉思。从在惠如楼见到刘老七的那一刻开始,直到离开惠如楼止,金城把这整个过程仔仔细细地回忆了一遍,尤其是细细地“分析”了刘老七和梁管当时的神态、手势和说话时的语气,最后还是得出了当时自己在听到刘老七说愿意付三万大洋酬金时就已大致作出的结论:这是个陷阱。

        但明知是陷阱也得踩,如果答应了又反悔,自己新任堂主便会成为江湖上的笑柄,随后定必声威扫地,广龙堂也就难以在江湖上叫响了,更莫说发展扩张。金城双手一拍扶椅,站起身来,同时心中作出决定:将计就计,反害为利,经此役树立声威,并把那三万大洋巨款夺到手,这样广龙堂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金城用冷水洗了把脸,让精神清醒清醒,然后走出小洋楼。当时已是深夜,但气温仍甚炎热,长仁里不少居民仍在自己的家门口纳凉,一些人躺在竹床上,一些人躺在木板上,一些人躺在躺椅上,有些人干脆就躺在地上。不少人已经入睡,小巷中只偶闻低语声。四周非常安静。金城慢慢踱出巷口,看看已无行人车辆的惠爱路,笔直笔直地向东西方向延伸;再仰首望望夜空,一轮明月正挂中天,月辉洒落灰白一片;万籁俱寂,夜景凄迷。

        金城在巷口默默地站了好一会儿。

        第二天清早,林氏宗祠内的八仙桌上摊着一张特大的广东省地图,桌旁坐着广龙堂堂主金城、他的好兄弟姜雄和广龙航运有限公司主管万良。金城先把昨天刘老七设宴惠如楼的经过详述了一遍,最后道:“我断定,这是一个陷阱!”说完,目视姜万二人,看他们有什么意见。

        万良点点头。

        姜雄一下子站起来:“城哥,你说得对!”

        金城拍拍姜雄的肩膊,让他坐下来,随后一边指点着地图,一边把自己经昨晚一夜苦思定下的如何“将计就计”详详尽尽他说了一遍,说得姜万二人拍桌子叫好。

        金城见他二人没有补充了,才缓缓道:“现在看来,最有可能在中途拦劫的是洪胜堂的人,不过,他们极可能不会硬抢,而是用计——让公安局的人打头阵。就我所知,公安局侦缉科副科长马凡,在几个月前加入了洪胜堂,拜了刘老七做老头子,公安局里还有好几个人是洪胜堂的人。你二人记住,如果中途有公安局的人要查船,你们首先向他们声明,船上的货物是广州绵纶公司的,他们想必知道公司的真正老板是周宏泽,这样好镇住他们。如果他们硬要上船,你们就要做足戒备,并且只可以让他们上三个。如果不是公安局的人敢中途拦劫,那就不管是洪胜堂的人还是三山会的人,还是其他什么人,都要先下手为强,决不可手软!”金城神色庄重他说完,双目炯炯地看着二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广州教父 第35章 (2 / 3)